|
岩石学报 2004
Geochemistry and genetic model for the giant magnesite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
Abstract:
我国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泥质岩建造中赋存有多个超大型菱镁矿矿床。在这些矿床中,菱铁矿矿体均只限定在大石桥组三段岩层中。该层岩石主要由白云质大理岩、菱镁质大理岩、菱镁矿和少量泥质板岩薄层组成。赋矿层位之下地层为大石桥组二段的云母片岩;其下为大石桥组一段的白云质大理岩与云母片岩夹层。在大石桥组一段中未见菱铁矿体产出。研究表明,菱铁矿的δ18O值为5.2‰~13.8‰,低于围岩大理岩的δ18O值(11.2‰~22.8‰)。但两音的δ13C值大多接近零值,其中菱镁矿δ13C值变化为-1.4‰~1.2‰,大理岩δ13C值变化为-4.5‰~4 4‰。在菱镁矿层位中发现有石膏成层和脉状产出,其δ34S值为23.9‰~26.5‰,显示海相蒸发沉积特征。菱镁矿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存在三种不同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类型Ⅰ显示中稀土富集特征,类型Ⅲ显示重稀土富集和正铕异常特征,它们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成矿热液的特征。而类型Ⅱ显示与围岩大理岩相同的平坦型,反映继承了原岩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本文认为,辽东地区的镁质碳酸盐岩(镁方解石和白云石)可能是从蒸发的泻湖盆地中沉积的,而菱镁矿石则主要是沉积后富镁卤水下渗交代原岩碳酸盐岩形成的。由于大石桥组二段云母片岩渗透率低隔水性强,因此菱铁矿的矿化交代作用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