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学报 1965
锌单晶上一种浸蚀蜷线的观察Abstract: 目前运用得最广泛的位错增殖机制是1950年提出的Frank-Read源。在硅和锗上的工作首先为它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Servi在锌的基面上也曾侵蚀出两种凸起的蜷线,根据它们的形状和大小,认为应分别代表单端及双端Frank-Read源。Frank还对图形的一些细节作了补充说明。以后,几乎同时,Geroge和Damiano等工作者又分别在基面上浸蚀出这类蜷线。他们或认为它代表Frank-Read源,或认为是晶体溶解的产物,且认为蜷线是在位错露头处形成的,即他们均认为蜷线的形成与位错直接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