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
GIS-Based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Suitable Area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Growth
|
Abstract:
目的:明确蒙古黄芪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蒙古黄芪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蒙古黄芪各样点生态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分析确定因子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II)对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蒙古黄芪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活动积温9831.4~31145.6℃;相对湿度40.6%~77.7%;年均时照时数2413.5~3212.5h;年降水量178.6~541.4mm;1月最低温-35.6~-11.7℃;7月均温16.5~23.5℃;7月最高温22.8~29.9℃;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等,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相对干旱的地区,与主产区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5%~100%的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总共包括299个县市,面积约396325.6km2,其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和山西的适宜面积最大,达到688676km2,占总适宜面积的95.48%。内蒙古的适宜县市数最多且相对集中,包括79个县市,面积达438931km2,新疆其次;相似度为90%~95%的区域有263个县市的134163km2,其中以新疆适宜面积最大;相似度在80%~90%的区域分布较广,主要包括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份356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01540km2。结论:与蒙古黄芪TCMGIS-I分析相比,本研究在方法学、分析系统和分析结果上都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本系统分析结果完全涵盖了TCMGIS-I分析的结果范围,同时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后期实地考察和实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蒙古黄芪潜在的适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