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02
Climatic Zonation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in China
|
Abstract:
根据全国120个气象站点小麦拔节一成熟期间的多年平均(1971—1998)旬≥0.1mm雨日出现机率、旬降雨量、旬平均相对湿度、旬平均温度、旬日照时效和白杨病病害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小麦白杨病发生地域分布划分为发生气候带(1)和不发生气候带(l)。I又分为常发气候亚带(1A)、易发气候亚带(1B)、次易发气候亚带(1C)、偶发气候亚带(1D)。IA分为冬小麦白杨病西南常发气候区(1A1)、冬小麦白杨病长江流域常发气候区(1A2)、冬小麦白杨病淮河流域常发气候区(1A3)共3个区5IB为冬小麦白杨病黄河流域易发气候区(1B区)1个区5IC分为南方冬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1)、北方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2)、北疆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3)、西藏南部冬春小麦白杨病次易发气候区(1C4)共4个区5ID分为南方冬小麦白杨病偶发气候区(1D1)、北方春小麦白杨病偶发气候区(1D2)共2个区。评述了不同气候区小麦白杨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生态特征。该分区结果客观揭示了小麦白杨病的发生地域分布规律,是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小麦白杨病分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