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投稿

时间不限

( 2025 )

( 2024 )

( 2023 )

( 2022 )

自定义范围…

匹配条件: “侯晓坤” ,找到相关结果约154981条。
列表显示的所有文章,均可免费获取
第1页/共154981条
每页显示
开挖黄土高边坡的应力路径及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李同录,李萍
岩土力学 , 2014,
Abstract: 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开挖形成的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机制。以甘肃环县华能电厂人工高边坡为例,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模拟分级开挖过程中潜在破坏面上的应力路径,在边坡上取代表性土样,参考此应力路径做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含水率下的三轴试验。依据试验所得强度参数,建立不同开挖坡比下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各开挖阶段潜在滑动面上土体的应力状态,揭示边坡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边坡潜在破坏面上土体应力路径为平均应力减小,剪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开挖过程对潜在破坏面作用为先卸载、后加载,当开挖坡比较大时,高边坡坡肩处先发生屈服破坏,屈服范围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逐渐向下扩展,直至形成连通的屈服面,为典型的推移式破坏模式。
车辆与避险车道末端挡墙碰撞的数值模拟分析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Vehicle Crash with Retaining Wall of Emergency Escape Ramp
 [PDF]

覃频频, 莫基强, , 张绍
Dynamical Systems and Control (DSC) , 2020, DOI: 10.12677/DSC.2020.94024
Abstract:
设置在避险车道末端的末端挡墙,是避险车道的最后一道屏障,但其设置存在不合理性。为此,利用Ls-Dyna软件分别建立素混凝土挡墙和钢筋混凝土挡墙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不同的车辆及道路因素,对失控车辆与挡墙的碰撞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失控车辆与挡墙碰撞时的接触力、驾驶室侵入量均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挡墙的碰撞接触力、侵入量差距不大,且钢筋混凝土挡墙对车辆的约束性更强,能够使车辆速度进一步降低。
The retaining wall set at the end of emergency escape ramp is the last barrier of EER, but its setting is unreasonable. In view of this, Ls-Dyna software was used to establish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concrete retaining wal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retaining wall; then the simulation of vehicles crash with the retaining wall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vehicle crashes with the retaining wall, the contact force and the intrusion amount of the cab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rash speed, and the crash contact force and intrusion amount of the concret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retaining walls are not much different.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retaining wall has a stronger restraining effect on the vehicle and can further reduce the vehicle speed.
高边坡开挖应力路径下黄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李华,李同录,李萍
- , 2016, DOI: 10.13544/j.cnki.jeg.2016.06.022
Abstract: 为了探究高边坡开挖路径下黄土的力学性质,首先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模拟一高150m的人工边坡在开挖条件下,潜在破坏区黄土的应力路径。据此路径分别对天然和饱和试样做了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并做了相同固结应力的加载应力路径试验(CTC)。结果表明开挖应力路径下饱和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应变软化,天然试样为应变硬化;CTC试验条件下,饱和试样应力应变也为应变软化,天然试样亦为应变硬化,但硬化比开挖应力路径明显。上述两种试验条件下,饱和试样的有效应力路径接近,强度包络线相同,有效强度参数相同;天然试样则不同,强度包络线近似平行,开挖应力路径下有效黏聚力c’高于CTC,有效内摩擦角φ’相差不大。实际工程中获取土体变形和强度性质时应考虑应力路径和含水率的影响
钢管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数值模拟分析
,米玉田,纪翔鹏
- , 2014, DOI: 10.13544/j.cnki.jeg.2014.s1.058
Abstract: 针对广乐高速公路先行段,分别建立天然软土地基和钢管桩处理地基的两种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工阶段分析,分别计算得出在两种条件下地基在路堤施工过程中每阶段的位移场和应力场。通过对比分析揭示钢管桩加固软黏土地基的机理。结果表明软土地基经过桩处理后的整体性得到改善,桩通过承担很大的上部荷载减小了软弱土层的受力进而减小地基变形。此外,路堤中心处土层的应力和变形均较大,从经济角度考虑,可在路堤中心小范围内加密桩,两侧减少桩
水致黄土深层滑坡灾变机理
习羽,,李同录
- , 2018, DOI: 10.13544/j.cnki.jeg.2018176
Abstract: 在黄土地区,雨后观测和人工降雨试验均表明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深度有限,并不影响黄土深部的含水率。因此水分入渗是否直接造成斜坡深层滑移颇受争议。本文通过黄土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现场观测,发现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沿垂直剖面可以划分为3个带:即活动带,稳定带和饱和带。活动带受大气降雨和蒸发的影响,为瞬态流,向下则转化为稳定流;稳定带含水率不变,但仍有稳定的水分运移至地下水位。地下水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在入渗和排泄条件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可维持动态平衡。若地表入渗量加大,如灌溉或管道漏水等,稳定带含水率升高,并伴随地下水位抬升,以达到新的平衡,此水文动态转化过程会诱发滑坡。以延炼滑坡为例,分析了长期地表水间歇性滴渗条件下,边坡的水力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黄土深层滑坡主要与地表水入渗导致的地下水位抬升有关,由于其过程缓慢,容易被忽视而致灾
晋西隰县离石地区黄土高边坡可靠度研究
,李同录,李萍,郑亚楠
- , 2014, DOI: 10.13544/j.cnki.jeg.2014.03.004
Abstract: 实测了研究区8个自然极限状态坡建立地质模型。从地质勘探报告中收集了592组土样的土工试验数据,分地层年代统计了其物理力学指标。选取临县离石公路沿线9个工点的实验数据,统计了该区c、值的变异系数,并对其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将c、值变异系数进行组合,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所测8个极限状态坡稳定系数为0.96~1.14,不同变异系数组合下,失效概率多为33.0% ~61.8%。进一步对坡高为50.5m和 81.8m的自然极限状态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坡高为50.5m的边坡,在变异系数取当地平均水平(COVc=0.66,COV=0.28)时,若设计要求失效概率不超过10%,则坡率不应高于1:1.81;对于坡高为81.8m的边坡,在该变异系数组合下,若设计要求失效概率不超过10%,则坡率不应高于1:1.94
青少年赤足与穿鞋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东?,王善,少华?,冰?,李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 2008,
Abstract: 采用德国novel公司的pedar鞋垫式(in-sole)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40名中学生赤足与穿着慢跑鞋在1.5m?s-1、3.0m?s-1和5.0m?s-13个速度下的步态周期、最大地面反作用力、最大足底压强、平均足底压强和力量―时间积分值进行分析,探讨赤足运动与穿鞋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引起赤足和穿鞋运动之间差异的原因,为指导青少年健康运动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证实,赤足运动与穿鞋运动在步态、用力方式、压力分布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穿着慢跑鞋运动可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为青少年的健康运动提供基础保障。
α-P/GaAs(100)界面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卢学,,董国胜,丁训民
物理学报 , 1992,
Abstract: 本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和低能电子衍射对室温下P在GaAs(100)表面上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P是成团吸附的,随着淀积量的增加而生长成α-P薄膜,该薄膜的价带结构与等离子体淀积的α-P:H薄膜的价带结构相似。在界面处有约一单层的P与衬底表面的Ga成键。α-P覆盖层使GaAs表面势垒下降约0.2eV。
离子溅射在GaP极性表面引起的损伤及其消除
卢学,,丁训民,王迅
半导体学报 , 1994,
Abstract: 离子束处理在器件工艺和材料表征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低能电子衍射、X光电子能谱和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对GaP极性表面经Ar离子溅射后的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表面损伤及其消除、表面能带弯曲等问题.
羰基硫与气溶胶典型组分的复相反应机制
吴洪波,,陈建民,俞宏,薛华欣,潘循皙,惠奇
科学通报 , 2004,
Abstract: 羰基硫(COS)是大气中含硫气体之一,它可以通过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气溶胶,影响大气辐射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化.COS在大气中可通过与OH·自由基、活性氧原子等均相反应过程发生化学转化,但其与大气颗粒物的复相反应的研究甚少.考察了COS与大气颗粒物中较常见的氧化物成分Al2O3,CaO,SiO2,Fe2O3和MnO2等发生复相转化的能力,利用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insituFTIR),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确定了COS的转化产物,讨论了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常温下COS能与多种氧化物反应,产物为CO2,单质S以及24SO-.各种氧化物对COS催化反应能力有较大差异,Al2O3表现出很强的催化活性,Fe2O3次之,CaO反应微弱,SiO2和MnO2则无明显反应活性.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氧和羟基是COS转化的主要反应中心.体系中氧气过量时,Al2O3催化COS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酸碱性对催化活性影响很大,COS在碱性、中性和酸性Al2O3上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5110-4,9.8110-5和3.0610-6s-1.
第1页/共154981条
每页显示


Home
Copyright © 2008-2020 Open Access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