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投稿

时间不限

( 2025 )

( 2024 )

( 2023 )

( 2022 )

自定义范围…

匹配条件: “ 北村兼三” ,找到相关结果约6611条。
列表显示的所有文章,均可免费获取
第1页/共6611条
每页显示
亚洲东部森林的小气候特征:1.辐射和能量的平衡
谭正洪, 于贵瑞, 周国逸, 韩士杰, 夏禹九, 前田高尚, 小杉绿子, 山野井克己, 李胜功, 太田岳史, 平田竜一, 安田幸生, 中野隆志, 小南裕志, , 溝口康子, 廖志勇, 赵俊福, 杨廉雁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 2015, DOI: 10.17521/cjpe.2015.0052
Abstract: ?森林小气候是森林植被与区域气候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局地环境系统。森林小气候的研究,不仅是一项关于森林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对农林业生产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变化形势下其重要性又进一步凸显。辐射的收支、能量的平衡与分配是小气候特征形成的基础。对森林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的研究,过去主要以单站点为主,系统的区域分析十分匮乏。该文采用亚洲东部17个森林站点的实测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探讨了区域尺度上辐射特征量的纬度变异性及其预测关系式,建立了亚洲东部森林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辐射和能量收支模式。所选站点以水平地带性为主,为区域分析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辐射特征量具有明显的纬度依赖性,辐射特征量和纬度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于相应的预测。比如,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变化关系为:y=6205-42.15x(p<0.01),即纬度每上升1°,太阳辐射年总量下降42MJ,理论最大值为6205MJ。净辐射的纬度趋势更加显著(r=-0.89,p<0.0001),其线性回归关系为:y=4340-45.60x。亚洲东部森林蒸散比(EF)与降水量(P)之间的定量关系为:EF=0.7098(1-exp(-0.0026P))。通过对比不同森林带的辐射和能量模式,发现亚热带森林在辐射收支上与温带森林相近,波文比既高于温带森林,也高于热带森林,表明更多的净辐射能用于显热交换。关于亚热带森林在小气候和物质代谢方面的特殊性,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界面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尚福林隆行
力学学报 , 2007, DOI: 10.6052/0459-1879-2007-4-2006-199
Abstract: 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裂纹在界面端处萌生与沿界面扩展的临界条件.模拟考虑了一双相材料的3种模型,即构成90°/90°和90°/180°夹角的两个界面端和一个界面裂纹.模拟采用了包含原子区域与连续区域的并发型多尺度模型,即在界面端尖端和裂纹尖端附近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MD区域之外则按照线弹性有限元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断裂启动时刻,3个模型沿界面的最大应力均达到界面理想强度;而且,其界面能恰好足以克服界面材料的本征内聚能.因此,界面端裂纹萌生与沿界面扩展的断裂条件可以通过界面理想强度和内聚能联系起来.并基于模拟计算结果提出了界面断裂启动的统一准则.
微纳米材料及其结构的界面强度的实验研究
尚福林,隆行,平方宽之
力学进展 , 2008, DOI: 10.6052/1000-0992-2008-4-J2007-082
Abstract: 介绍了近年来微纳米材料强度实验测试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综述了可用于微纳米材料及其结构中界面强度测试的实验系统、测试方法及结果.主要内容包括测试微纳米薄膜界面端分层裂纹启裂的夹层悬臂梁方法,测试纳米岛/衬底间界面结合强度的改进AFM(atomicforcemicroscopy)方法,测试裂纹沿界面扩展的预裂纹法,可实现纳米薄膜界面裂纹原位观察的实验测试方法,测试薄膜在疲劳、蠕变条件下界面裂纹扩展的改进4点弯曲法等.除了总结分析测试结果,还讨论了上述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指出了微纳米材料界面强度实验研究方面的一些挑战与难点,最后提出了若干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微纳米材料及其结构的界面强度的实验研究
隆行,尚福林,平方宽之
- , 2008, DOI: 10.6052/1000-0992-2008-4-J2007-082
Abstract: 摘要: 介绍了近年来微纳米材料强度实验测试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综述了可用于微纳米材料及其结构中界面强度测试的实验系统、测试方法及结果.主要内容包括:测试微纳米薄膜界面端分层裂纹启裂的夹层悬臂梁方法,测试纳米岛/衬底间界面结合强度的改进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方法, 测试裂纹沿界面扩展的预裂纹法,可实现纳米薄膜界面裂纹原位观察的实验测试方法,测试薄膜在疲劳、蠕变条件下界面裂纹扩展的改进4点弯曲法等.除了总结分析测试结果,还讨论了上述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指出了微纳米材料界面强度实验研究方面的一些挑战与难点,最后提出了若干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单晶与多晶氧化铝陶瓷材料断裂性能与陶瓷基复合材料
王幼复,,好矩
复合材料学报 , 1993,
Abstract: 有关多结晶氧化铝陶瓷的断裂力学性能,在国内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关于单结晶透明氧化铝陶瓷的断裂力学研究目前尚未见有任何报导、对其断裂机理也尚在探讨。本课题为了开发单晶氧化铝陶瓷作为人工心脏瓣膜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首先测定了两批共10件氧化铝单晶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值,提出单晶陶瓷三维微裂纹扩展模式,在观察大量电子显微镜图片的基础上阐明陶瓷材料的微观断裂机理,进而提出增加陶瓷韧性之复合材料途径。
用月平均和逐时气象场对东亚夏季sox远距离输送的数值实验
任保华,陈月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 1997, DOI: 10.3878/j.issn.1006-9585.1997.02.04
Abstract:
周恩来与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Abstract: 1973年基辛格访华时,在与周恩来的会谈中提出了中美军事情报合作问题,其中的关键是在中美之间建立一条秘密热线,如苏联发动对中国的核打击,美方可及时向中方提供预警。对于基辛格提出的这一建议,双方虽有讨论,但中方并未接受。此后,这却成为周恩来受到批判的一个缘由。对于这个问题,一些研究这段中美关系和周恩来生平的论著虽有提及,但大都语焉不详。但这件事涉及中美之间“心照不宣的同盟”(基辛格语)和“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的国内政治,对于周恩来研究来说也是一个需要厘清的问题。
激进革命与“保守选择”的对峙:关于冷战时期东亚地区现代化道路之争的若干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Abstract: 冷战初期,激进革命与“保守选择”作为现代性构建的两种不同选择,曾在东亚处于对抗与竞争。激进革命一度似乎占据了上风,但终究未成为一种得以排除一切“他者”的主导性选择。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保守选择”以“亚洲小龙”崛起为标志的成功同激进革命国家主要由于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内外政策转变结合在一起,不仅对东亚地区的现代性构建起到了塑造和再塑造的作用,也导致了冷战从东亚开始的转型。随着冷战走向结束,激进革命与“保守选择”则在诸多方面开始出现了“合流”的现象。
纳米材料力学行为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
尚福林,郭显聪,隆行,梅野宜崇
力学进展 , 2010, DOI: 10.6052/1000-0992-2010-3-J2009-041
Abstract: 对几何尺寸极小的纳米材料而言,数值模拟是与实验测试同样有效的研究手段,而且,当材料特征尺寸更小、缺乏可用的测试系统时,数值模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力学行为的原子尺度数值模拟研究方面的若干新进展,重点综述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第一原理计算对纳米材料的晶格不稳定性、理想强度、界面断裂、碳纳米管的力电特性和铁电纳米材料的力电特性等问题的研究结果.总结介绍了纳米材料原子尺度模拟中一些实用的计算策略和方法,并提出了若干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纳米铁电材料铁电性及其力电耦合特性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
隆行, 嶋田隆広, 闫亚宾,王晓媛
- , 2015,
Abstract: 摘要: 纳米铁电材料的几何构型和特征尺寸严重影响着材料的铁电性, 对微电子器件中功能材料的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数值模拟是研究铁电材料物理特性的重要手段, 并且当材料的特征尺寸缩小至数个纳米的量级时, 由于极小试样精密制备和微小物理量准确测量等方面困难的制约, 数值模拟可能是唯一有效的办法。本文综述了典型二维、一维及零维纳米铁电材料铁电性的若干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纳米铁电材料的极化分布、铁电相变、铁电临界尺寸和力电耦合特性等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 展望了纳米铁电材料模拟研究方面的研究重点。
第1页/共6611条
每页显示


Home
Copyright © 2008-2020 Open Access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