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打黑”对策
, PP. 21-32
Keywords: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竞合,附加财产刑,特别没收
Abstract:
鉴于“打早打小”带来的打黑扩大化风险以及现行刑法第294条配置法定刑过高的问题,在不可能改变刑法修正结果之当下,沿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立法虚线向内划出司法实线,高频运用共同犯罪原理惩罚有组织犯罪,可以合理限缩涉黑犯罪圈;分离特别没收与财产刑的适用,可以避免公正价值和生活常识缺失于司法场合;跟进“洗底”,可以抑制其坐大成势;运用牵连竞合原理并罚组织、领导、参加者,可将重刑战车拉回理性轨道。
References
[1] | 左卫民.从国家垄断到社会参与――当代中国刑事诉讼立法的新图景[J].清华法学,2013,(5).
|
[2] | 张文显.司法文明新的里程碑――2012刑事诉讼法的文明价值[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2).
|
[3] | 于冲.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团伙的刑法界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7).
|
[4] | 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5] | 熊选国,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编.打黑除恶办案手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
[6] | 于志刚.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制裁体系及其完善[J].中州学刊,2010,(5).
|
[7] | 楼伯坤.有组织犯罪的名与实[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4).
|
[8] | 宋海山.社会意识的局限性与黑社会犯罪[J].人民论坛,2012,(20).
|
[9] | 彭文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11,(4).
|
[10] | 梅传强,胡江.我国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法完善[J].现代法学,2011,(2).
|
[11] | 赵秉志,肖中华.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认定[C]∥高铭暄,马克昌.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
[12] | 王恩海.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并罚的适用标准[J].法学,2009,(9).
|
[13] | 姜涛.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0,(4).
|
[14] | 赵长青.刑法修正案(八)中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与第四款的罪数关系探[N].检察日报,2011-3-28(4).
|
[15] | 陈建清,胡学相.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之检讨[J].法商研究,2013,(6).
|
[16] | 莫晓宇,刘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之研究[J]?中国公安大学学报,2010,(4).
|
[17] | 西南政法大学课题组.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现代法学,2010,(5).
|
[18] | 杨兴培.公器乃当公论、神器更当持重――刑法修正方式的慎思与评价[J].法学,2011,(4).
|
[19] | 何秉松.黑社会犯罪的自组织原因论[J].政法论坛,2001,(4).
|
[20] | 马皑.析黑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社会控制[J].甘肃社会科学,2010,(5).
|
[21] | [英]罗伯特?雷纳.警察与政治[M].朱俊瑞,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
[22] |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三联书店,2005.
|
[23] | 莫洪宪,张小宁.中日犯罪组织比较研究――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VS暴力团[J].法学杂志,2011,(5).
|
[24] | 贾宇,舒洪水.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经济分析[J].现代法学,2005,(1).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