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四川松针上散斑壳菌致病毒素的确定及其致病性差异研究

, PP. 685-689

Keywords: 针叶树散斑壳真菌,松针散斑壳真菌,四川散斑壳真菌,二郎山散斑壳真菌,致病毒素,毒性差异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针叶树散斑壳真菌、松针散斑壳真菌、四川散斑壳真菌及二郎山散斑壳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可产生导致其寄主针叶枯死的致病毒素。研究表明4种散斑壳真菌毒素均为非蛋白质类组分,结合电导率的测定,发现4种毒素对其来源寄主松针及其他几种松针的毒性存在着差异,其中四川散斑壳真菌所分泌的毒素致病性相对最强。通过对3种不同科属杂草和雪松针叶的生物测定,得出4种毒素均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References

[1]  赵树权, 任广英, 邹 良. 樟子松病害概述[J]. 森林病虫通讯, 1999(1): 34-36
[2]  朱天辉, 叶华智, 罗孟军. 枯斑盘多毛孢Pf-毒素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J]. 植物病理学报,2003,33(6):541-545
[3]  朱 玮, 胡景江, 马希汉, 等. 杨树与溃疡病菌相互作用的生理病理化学研究 Ⅱ. 溃疡病菌毒素粗提物对寄主的影响初探[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3):7-13
[4]  徐梅卿, 何平勋. 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5]  刘应高, 潘 欣, 庄启国, 等. 四川松树6种散斑壳菌记述[J]. 中国森林病虫, 2004,23(4): 9-12
[6]  刘应高, 潘 欣, 杨 静, 等. 华山松上散斑壳属一新种[J]. 菌物学报, 2009,28(4):473-475
[7]  叶建仁, 祁高富, 包 宏, 等.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寄主细胞质膜伤害机理的研究[J]. 林业科学,2000, 36(2):82-86
[8]  林英任, 黎 志, 梁师文, 等. 中国北部地区一些针叶树生斑痣盘菌[J]. 真菌学报,1995,14(3): 179-183
[9]  张利辉, 董金皋, 刘云惠.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分离与纯化技术[J]. 现代科学仪器, 2001 (2):56-62
[10]  祁高富, 叶建仁, 包 宏.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确定及其基本性质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 23(4): 17-21
[11]  叶建仁, 谢春霞, 王永银, 等.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8,11(3):243-248
[12]  石凤梅.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2):70-73
[13]  叶建仁, 祁高富.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专化性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 23(6): 1-4
[14]  任嘉红, 张晓刚, 张桂萍. 利用溃疡菌毒素筛选抗溃疡病杨树品种[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27(1):68-71
[15]  方志蓉, 黄向东.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1996,23(1):68-70
[16]  杨 斌, 叶建仁, 包 宏. 林木病原真菌毒素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0,13(3):316-32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