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以保险专业人才陪养为例
DOI: doi:10.3969/j.issn.1009-0479.2013.06.008
Keywords: 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教为不教,学为创造
Abstract:
我国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完成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过渡,其中必然伴随着教育质量的适应性变迁。在扩招和市场化取向趋势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人们和社会担忧的重点问题。“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教学理念的运用可以保证高校教育质量的稳定性与适用性。但在“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教学理念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制度性障碍,通过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和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以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References
[1] | 朱坚强.教育经济学发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2] | 边文霞.本科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关系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
[3] | 赵文辉.高校教学质量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
[4] | [日]金子元久.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学[M].刘文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5] | 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6] | 约翰·布伦南,特拉·沙赫.高等教育质量管理[M].陆爱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7] | 吴松.基于“交互主体性”与“存在之真理”的教学理念———“教为不教,学为创造”作为教学理念再诠释[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4-93.
|
[8] | 魏青、桂世权.“教为不教,学为创造”培养应用型心理学人才[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38-141.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