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国内研究进展与展望
|
Abstract:
深入探讨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整体研究进展,对于提高内陆开放度、发展内陆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双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整合了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因素以及内陆开放体系三大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第一,要加强对投资、创新双轮驱动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研究;第二,要深化内陆开放型经济与“内循环经济”的研究;第三,要加大对内陆开放型经济平台绩效的研究;第四,要增强对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通关机制、联运机制的研究。
An in-depth study of inland open economy has important impact on improving inland openness, developing inland economy, narrowing the gap of open economy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of China,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ual Circulation Economy”.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inland open economy, and holds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firs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two factors driving inland open economy of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second, deepen the research on the inland open economy and “internal circular economy”; third, increase the research on the inland open economy; fourth,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customs clearance mechanism and intermodal transport mechanism in the inland open economy.
[1] | 蔡昉, 林毅夫, 张晓山, 朱玲, 吕政.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经济发展[J]. 经济学动态, 2018(8): 4-17. |
[2] | 吴宏. 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基于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实践[J]. 企业经济, 2023, 42(5): 30-38. |
[3] | 李恒. 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以内陆省份为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5(3): 80-86. |
[4] | 李海峥, 贾娜, 张晓蓓, Barbara Fraumeni. 中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及发展动态[J]. 经济研究, 2013, 48(7): 49-62. |
[5] | 张鹏. FDI流入、出口贸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0(5): 88-93. |
[6] | 刘建丽. 新中国利用外资70年: 历程、效应与主要经验[J]. 管理世界, 2019, 35(11): 19-37. |
[7] | 林毅夫, 潘士远, 刘明兴. 技术选择、制度与经济发展[J]. 经济学(季刊), 2006(2): 695-714. |
[8] | 李扬.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辨[J]. 经济研究, 2017, 52(6): 4-16. |
[9] | 侯欣裕, 陈璐瑶, 孙浦阳. 金融服务、外资政策调整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验证[J]. 金融研究, 2019(11): 94-111. |
[10] | 段小薇, 李璐璐, 苗长虹, 胡志强. 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5): 681-690. |
[11] | 刘军, 徐康宁. 产业聚集、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0(7): 91-102. |
[12] | 姜巍. “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中国的策略选择[J]. 国际贸易, 2017(12): 44-52. |
[13] | 唐海燕.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在哪里? [J]. 经济研究, 2014, 49(1): 25-26+69. |
[14] | 裴长洪. 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J]. 经济研究, 2016, 51(4): 14-29+46. |
[15] | 全毅. 中国对外开放: 理论创新与制度变迁[J]. 经济体制改革, 2023(2): 41-49. |
[16] | 王孝松, 张国旺, 周爱农. 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基础、比较分析与发展前景[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7): 52-64. |
[17] | 付亦重, 杨嫣. 美国内陆自由贸易区监管模式及发展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 2016, 32(8): 53-63. |
[18] | 李继樊. 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的探索——来自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践[J]. 探索, 2013(5): 96-100. |
[19] | 江积海, 张烁亮. 基于价值网的科技金融平台运作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2): 14-18. |
[20] | Coughlin, C.C., Terza, J.V. and Arromdee, V. (1991) Stat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3, 675-683. https://doi.org/10.2307/2109406 |
[21] | 刘传岩. 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 2013. |
[22] | 裴长洪, 郑文. 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 经济学动态, 2014(4): 8-17. |
[23] | 张婷, 程健. 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困局及其模式创新[J]. 国际经济合作, 2015(1): 51-55. |
[24] | 李继宏.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J]. 广西社会科学, 2016(4): 14-18. |
[25] | 张毓峰, 张勇, 阎星. 区域经济新格局与内陆地区发展战略选择[J]. 财经科学, 2014(5): 103-112. |
[26] | 谢康, 于蕾.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中国对外投资战略[J]. 世界经济研究, 2003(6): 12-16. |
[27] | 王跃生, 马相东. 全球经济“双循环”与“新南南合作” [J]. 国际经济评论, 2014(2): 61-80+5-6. |
[28] | 戴翔. 要素分工新发展与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战略调整[J]. 经济学家, 2019(5): 85-93. |
[29] | 全伟, 李锡智, 王方.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初探——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J]. 特区经济, 2009(3): 219-220. |
[30] | 毛征兵, 范如国. 创新驱动与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开放经济多维政策体系框架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 43(3): 3-24. |
[31] | 丁瑶. 内陆地区推进开放型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 改革, 2008(6): 87-91. |
[32] | 殷阿娜, 王厚双. 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基于绩效评估[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4): 106-110+153. |
[33] | 刘洪愧, 刘霞辉.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空间布局: 理论基础、历史实践与可行路径[J]. 改革, 2019(1): 30-42. |
[34] | 杨丽花, 王跃生.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时代需求与取向观察[J]. 改革, 2020(3): 140-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