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南海北部陆坡真光层海水中古菌的多样性

DOI: 10.3724/SP.J.1145.2016.03005

Keywords: 南海陆坡, 真光层, 16S rRNA基因, 古菌多样性, 奇古菌, 氨氧化古菌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选取中国南海北部陆坡真光层水柱中3个不同深度海水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近表层(SCS-S,水深30 m)、叶绿素最大层(SCS-M,水深65 m)、真光层和暮光层分界点(SCS-B,水深200 m)水层中古菌的多样性组成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3个水层中的古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的数量关系为SCS-M层>SCS-B层>SCS-S层,分别为(4.49 ± 0.01) × 105、(3.37 ± 0.02) × 104、(9.70 ± 0.10) × 103 copies/L. 3个水层中的古菌由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两个门构成. 在30 m水层和65 m水层中,广古菌门的古菌占大多数;在200 m水层,奇古菌门约占85%. 30 m和65 m水层中的广古菌门以Marine Group Ⅱ为主,200 m水层中的奇古菌门以Marine Group Ⅰ为主. 南海北部陆坡真光层海水中不同深度古菌的丰度相差较大,群落组成略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深度不同所引起的. 其中比例较高的奇古菌门Marine Group Ⅰ类群多为氨氧化古菌,可能参与南海中的氮循环. 丰度较高的广古菌门Marine Group Ⅱ则在系统发育树中表现出和Thermoplasmata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真光层水柱中16S rRNA基因的丰度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确定其中古菌的多样性,可为进一步评估古菌参与该海区真光层中碳氮元素循环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图3 表1 参3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