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生态学报  2016 

不同植物配置下人工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DOI: 10.5846/stxb201406121218

Keywords: 大型底栖动物 表流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环境因子 盐龙湖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大型底栖动物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持湿地结构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大型底栖动物在人工湿地内的群落特征,于2013年8月-2014年5月对盐龙湖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茭草(Zizania latifolia)、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表流人工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相关性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植物配置下人工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4种,主要优势物种为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摇蚊幼虫(Tendipes sp.),但不同植物配置下优势物种有所差别。芦苇、茭草及狭叶香蒲湿地的年均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别为285、330、266 个/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25.6、104.0、32.3 g/m2。茭草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物种数量、均匀程度上要高于芦苇及狭叶香蒲湿地,而后两者多样性水平相当。茭草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与软体动物密度呈极显著(P < 0.01)正相关,总密度与水深呈显著(P < 0.05)负相关,环节动物的密度与全氮(STN)、有机质(SOM)之间分别呈极显著(P < 0.01)、显著(P < 0.05)正相关。研究为今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管护以及长效运行提供新的思路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