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
单纯光动力疗法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疗效比较DOI: doi: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6.01.008 Keywords: 脉络膜疾病/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光化学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Abstract: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光动力疗法(PDT)、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以及PDT联合IVR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PCV的72例患者80只眼根据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PDT组、IVR组、PDT联合IVR组, 分别为23例28只眼、28例30只眼、21例22只眼。所有患者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大于等于0.05, 且病灶区未发生视网膜纤维化、瘢痕增生。均为首次治疗。3组患者的年龄(F=0.187)、性别(χ2=0.423)、平均BCVA(F=1.120)及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CRT)(F=0.431)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患者行常规PDT治疗; IVR组患者前3个月连续每一个月常规行IVR治疗1次; PDT联合IVR组患者先行常规PDT治疗, 治疗后3 d, 1、2个月后各行IVR治疗1次。3个月后各组患者根据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重复治疗。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随访期间采用与治疗前相同检查设备与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平均BCVA的变化情况, 治疗后6个月息肉样病灶的完全消退率及CRT。 结果治疗后1、3、6、12个月, 3组患者平均BCVA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80、5.249、3.222、4.711, P<0.05)。PDT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3、0.102、-0.100、-0.761, P>0.05)。PDT联合IVR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2、-4.127、-3.904、-4.494, P<0.05)。IVR组除治疗后1个月平均BCVA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外(t=-0.733, P>0.05), 其余各时间点的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6、-3.039、-3.833, P<0.05)。治疗后6个月, PDT组、IVR组、PDT联合IVR组的息肉样病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6.7%、35.7%、68.2%;PDT组及PDT联合IVR组的息肉样病灶完全消退率均较IVR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3、0.025, P<0.05)。治疗后6个月, PDT组、IVR组、PDT联合IVR组患者的平均CRT分别为(261.97±77.79)、(264.57±74.68)、(233.27±63.44) μm。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平均CRT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93, P>0.05)。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平均CRT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0、3.635、5.253, P<0.05)。 结论单纯PDT、IVR及PDT联合IVR治疗均可有效降低PCV患眼CRT; 单纯IVR及PDT联合IVR治疗较单纯PDT治疗更有助于改善PCV患者视力; 单纯PDT及PDT联合IVR治疗较单纯IVR治疗更有利于消退PCV患眼息肉样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