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携式救援设备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井下救援机器人
|
Abstract: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井下救援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移动系统、通信与感知系统、能源供给系统、安全与保护系统、远程监控系统。从发展视角来看,井下救援机器人发展类型多样,多技术融合化、智能化和群体机器人协调化等技术是今后机器人研究的发展趋势。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underground rescue robo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s the key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obile system, communication and sensing system, energy supply system,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underground rescue robots. Multi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telligence and group robot coordination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obot research in the future.
[1] | 廖资生, 王心义. 煤矿灾难频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0(3): 273-278. |
[2] | 许鹏程.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煤矿井下机器人FASTSLAM算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17. |
[3] | 范松. 煤矿探测机器人自适应重构关键技术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2013. |
[4] | 刘波. 井下救援机器人移动机构的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8(16): 93-94. |
[5] | 朱磊磊, 陈军. 轮式移动机器人研究综述[J]. 机床与液压2009, 37(8): 242-247. |
[6] | 陈海龙, 郭鹏. 煤矿救援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分析[J]. 工矿自动化, 2014, 40(3): 106-109. |
[7] | 张玉翔. 轮腿混合式救援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和性能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秦皇岛: 燕山大学, 2017. |
[8] | 张然. 连杆足机器人的设计优化[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20. |
[9] | 管贵森. 小型可变形式轮腿机器人系统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
[10] | 徐坤, 郑羿, 丁希仑. 六轮腿式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模式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6, 42(1): 59-71. |
[11] | Seiji, M., Kaoru, I. Hallux IIx. https://www.furo.org/en/works/halluc2x/halluc2x.html |
[12] | 孔卫东. 一种轮腿式救援机器人构型研究与仿真[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19. |
[13] | 孙治博, 刘晋浩, 于春战, 阚江明. 变幅轮腿机器人智能越障步态规划与平稳性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16): 1-7. |
[14] | 田海波, 方宗德, 古玉锋. 轮腿式机器人越障动力学建模与影响因素分析[J]. 机器人, 2010, 32(3): 390-397. |
[15] | 苗智英. 3-PUU轮腿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性能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中北大学, 2018. |
[16] | 薛乐乐. 一种智能仿生救援机器人的设计[J]. 科技视界, 2017(33): 207+150. |
[17] | 史兆伟, 潘涛, 樊宙, 卢雪红, 郑建军, 何冬花. 煤矿矿难中井下救援机器人导航系统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9): 28. |
[18] | 齐帅, 李宝林, 程岩. 煤矿救援机器人研究应用现状和需解决的问题[J]. 矿山机械, 2012, 40(6): 7-10. |
[19] | 郭月, 赵新华, 陈炜, 侍才洪, 邢凯, 张西正. 救援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医疗卫生装备, 2014, 35(8): 105-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