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6 

残胃癌外科治疗回顾性临床研究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6.03.006

Keywords: 胃肿瘤,胃切除术,预后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R0切除治疗的167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4例,女性23例。因良性疾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78例(GSC-B组),因恶性疾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89例(GSC-M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残胃癌术后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多因素分析。 结果 GSC-B组初次行胃大部切除术和残胃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更长[(28.2±10.2)年比(10.8±1.0)年,t=15.902,P=0.001]。两组初次手术吻合方式有明显差异(χ2=25.77,P=0.001),GSC-B组以毕Ⅱ式为主,GSC-M组以毕Ⅰ式为主。GSC-B组残胃癌主要位于吻合口,GSC-M组主要位于非吻合口的部位(χ2=6.975,P=0.031)。167例残胃癌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60%和41%。不同TNM分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65%、Ⅱ期43%、Ⅲ期22%。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小肠或食管浸润(HR=1.957,95%CI:1.096~3.494,P=0.023)、肿瘤部位(HR=1.618,95%CI:1.104~2.372,P=0.014)及TNM分期(HR=2.307,95%CI:1.708~3.118,P=0.001)为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胃周淋巴结(56.3%)、吻合口处空肠周围及肠系膜淋巴结(65.2%)的转移率较高。 结论 因恶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残胃癌出现的时间早于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早期发现残胃癌并行残余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手术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小肠或食管浸润、肿瘤部位及TNM分期是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