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
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行为与心理影响因素的关系Abstract: 目的 了解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行为现状及其心理影响因素。 方法 2012年3–5月,按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杭州、西安、武汉抽取初中、高中学生,采用《中文版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心理测定量表》进行现场调查。共发放问卷3 600份,收集有效问卷3 448份。运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变化阶段与心理变量(改变策略、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的关系。 结果 在3 448名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2.4%(1 806名),女生占47.6%(1 642名),年龄为(14.85±1.46)岁。男女、不同年龄、不同城市青少年处于不同脂类食物摄入行为变化阶段的人数均不同(χ 2值分别为33.59、20.53、27.92, P 值均<0.001)。性别组间,处于前意向阶段的男生最多,占24.2%(438/1 806);处于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的女生较多,占49.5%(813/1 642),在行动阶段男女人数均最少,分别占12.1%(218/1 806)、14.7%(241/1 642)。年级组间,处于意向阶段的初中生最多,占24.9%(494/1 986);处于前意向阶段的高中生最多,占23.4%(343/1 462)。地区组间,处于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的人数较多,杭州、武汉、西安分别占70.6%(801/1 135)、61.7%(649/1 052)、68.8%(867/1 261),行动阶段人数均最少,分别为144、147、168名。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变策略、决策平衡(正)、决策平衡(负)和自我效能4个心理变量均为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行为变化阶段的影响因素。4个心理变量的得分在不同行为阶段上均不同( F 值分别为155.12、19.86、44.59、94.27, P 值均<0.001),从前意向阶段到行动阶段,改变策略、决策平衡(正)、自我效能随阶段向前发展,得分呈上升趋势,在行动阶段得分最高,得分分别从32.6±12.8、8.4±2.9、19.7±6.9上升至48.4±12.6、10.1±2.5、25.9±6.9;决策平衡(负)随行为阶段发展得分呈下降趋势,得分从14.7±4.4下降至12.2±3.9。事后比较亦发现,改变策略、决策平衡(正)、自我效能在行动后阶段的得分高于行动前阶段,而决策平衡(负)在前意向阶段得分高于其他4个阶段。 结论 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行为存在行为分阶段现象,心理因素对行为变化阶段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决策平衡(负)对变化阶段发展有阻碍作用,改变策略、决策平衡(正)和自我效能则有正向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