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环境科学  2013 

海洋细菌N3对几种赤潮藻的溶藻效应

Keywords: 溶藻细菌 锥状斯氏藻 海洋原甲藻 溶藻效应 大鹏湾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暴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分离得到 1 株海洋溶藻细菌(编号 N3),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常见赤潮生物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实验藻种,利用液体感染法研究了该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效应及溶藻方式.结果表明,菌株 N3 对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均无溶藻活性,而菌悬液的体积分数为 2%和10% 时分别对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原甲藻有较好的溶藻效果,但溶藻现象不同. 菌株 N3 可使锥状斯氏藻的细胞变形,胞内物质分布不均匀并最终死亡; 使海洋原甲藻的藻细胞膨胀变形,细胞膜内物质聚集于一端,最终藻细胞破裂死亡.菌株 N3 对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原甲藻的溶藻方式相同,均以直接溶藻为主.菌株N3的菌悬液以 2%、1%和0.1% 的体积分数接种到锥状斯氏藻藻液中时,细菌的密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处理组中藻细胞在120 h内全部死亡,而1%和0.1%处理组藻细胞的增长率略低于对照组.菌株 N3 的菌悬液以10%、5%和1%的体积分数接种到海洋原甲藻藻液中时,细菌的密度呈下降趋势,10%和5% 处理组中藻细胞至 120 h 时死亡率分别为78%和70%,而1%处理组的藻细胞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电镜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 16S rRNA 鉴定结果表明,菌株 N3 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