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环境科学  2015 

不同种植方式对亚热带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Keywords: 土壤微生物 种植方式 16S rRNA基因 群落结构 多样性 T-RFLP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土壤微生物在推动土壤碳循环过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种植方式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采集湖南省盘塘县长期定位试验站红壤稻田(PR)、旱地(UC)及水旱轮作(PR)这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样品,采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的多样性和丰度,研究种植方式改变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种植方式的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数量(以干土计)为2.5×109~1.5×1010 拷贝·g-1,与PR相比,UP和UC处理16S rRNA基因丰度显著下降(P<0.05). 同时,3种种植方式下土壤细菌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76、90和327 bp;相对丰度 47%~53%)和绿弯菌(65 bp;相对丰度10%~12%). 冗余分析表明种植方式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导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显著变化,而土壤理化性质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多样性指数分析(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示种植水稻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显著高于水旱轮作和旱地土壤. 可见,种植方式的改变对土壤群落组成和数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而水稻种植是亚热带红壤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其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土壤肥力及微生物多样性均较高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