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
黄土高原地区宁夏西吉县乡村聚落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Abstract:
摘要 以黄土高原地区宁夏西吉县为对象,从县域到农户不同尺度,研究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西吉县的乡村聚落数量和规模均明显增长,并呈现向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地区集中的基本特征.对于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在宏观层面上,人口与经济增长是主要驱动力,政府移民、建筑结构升级也显著推动村庄演化,但在人口增长快、生态不断退化的压力下,乡村发展进入搬迁-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这是生态脆弱、发展模式粗放和经济滞后导致的共同结果.在微观层面,从农户的角度出发,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乡村聚落空间变化的核心原因是分家、外出务工等社会因素、而非收入增长等经济因素.
[1] | 韩非,蔡建明.我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演变与重建[J].地理研究,2011, 30(7):1271-1284. |
[2] | 郭焕成,冯万德.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人文地理,1991,6(1):44-50. |
[3] |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其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43(4):311-317. |
[4] | 李君,李小建.综合区域环境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巩义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7):1195-1204. |
[5] | 王传胜,孙贵艳,孙威,等.云南昭通市坡地聚落空间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2):237-246. |
[6] | 王传胜,孙贵艳,朱珊珊. 西部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演进研究的主要进展[J].人文地理,2011(5):9-14. |
[7] | 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4):437-446. |
[8] | 胡贤辉,杨钢桥,张霞,等.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湖北仙桃市的实证[J].资源科学,2007,29(3):191-197. |
[9] | 廖荣华,喻光明,刘美文.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聚落选址和布局的演变[J].人文地理,1997,12(4):31-34,24. |
[10] | 王成,武红,徐化成,等.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2):170-176. |
[11] | 邢谷锐,徐逸伦,郑颖.城乡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07,27(6):932-935. |
[12] | 何仁伟,陈国阶,刘邵权,等. 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55-1062. |
[13] |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J].山地学报,2012,30(4):408-416. |
[14] |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传承性视角下乡村聚落历史时空格局特征及变化研究: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2,27(2):87-91. |
[15] | 陈振杰,李满春,刘永学.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2):180-184. |
[16] | 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0,20(5):1-4. |
[17] | 郭晓东,牛叔文,吴文恒,等.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9):27-32. |
[18] | 曾早早,方修琦,叶瑜. 吉林省近300年来聚落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2011,31(1):87-94. |
[19] |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等.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J].地理学报,2011,66(4):515-524. |
[20] | 李伯华,曾菊新.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微观机制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5):30-35. |
[21] | 吴文恒,牛叔文,郭晓东,等.黄淮海平原中部地区村庄格局演变实证分析[J].地理研究,2008,27(5):1017-1026. |
[22] | Isabelle P, Sabine R P M, Didier A. Dynamics of rural landscape and their main driving factors:a case study in the Seine Valley, Normandy, Franc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7, (38) 93-103. |
[23] | 徐勇,沈洪泉,甘国辉,等.北京丰台区农村居住用地变化及与人口相关模型[J].地理学报,2002,57(5):569-576. |
[24] | <p> 陈宗兴,陈晓键.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国外动态与国内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1994(1):72-79. |
[25] | 李君,李小建.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08,23(4):23-27. |
[26] | 梁会民,赵军.基于GIS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6):81-83. |
[27] | 李红波,张小林.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近今趋势[J].人文地理,2012,27(4):103-108. |
[28] |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基于GIS的秦安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7):56-61.</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