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论析
|
Abstract:
网络数字空间成为当前关注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不可逾越的重要场域。它具有承载和传播政治信息的先天优势,引发了大学生闲暇时间的私有化,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在数字空间的政治参与行为。网络数字空间通过延展政治生活场域来淡化现实政治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通过自发、分散的同辈群体规模来化解现实政治压力,对大学生更具政治亲和力。适度规制网络数字空间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培育理性平和的大学生网络文化,是当前在大学生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路向。
[1] | 李未柠. 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N]. 光明日报, 2015-01-16(5). |
[2] | 黄颂杰. 光华文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30周年论文精选(政治学卷)[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325-326. |
[3] | 张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
[4] | 习近平.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5-12-17(2). |
[5] | 查德威克. 互联网政治学: 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 任孟山,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0: 26. |
[6] | 陈福平. 跨越参与鸿沟:数字不平等下的在线政治参与[J]. 公共行政评论, 2013(4): 82-107. |
[7] | 纳什, 斯科特. 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M]. 李雪, 吴玉鑫, 赵蔚, 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179. |
[8] | 燕继荣. 政治学十五讲[M]. 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05. |
[10] |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王冠华, 刘为, 等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73. |
[11] | 王金水. 网络政治参与视角下的政治稳定研究[J]. 江海学刊, 2012(5): 215-220. |
[12] | 科恩. 论民主[M]. 聂崇信, 朱秀贤,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159. |
[13] | 邓小平文选: 第2卷[M]. 2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348. |
[14] | 胡百精. 说服与认同[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 |
[15] | 海伍德. 政治学核心概念[M]. 吴勇, 译.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149. |
[16] | 李继东. 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需要重视微观话语的针对性[J]. 红旗文稿, 2016(23): 27-29. |
[17] | 邹静琴, 王静, 苏粤.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规范机制构建——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J]. 政治学研究, 2010(4): 65-74. |
[18] | 雅诺斯基. 公民与文明社会[M]. 柯雄, 译.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36. |
[19] | 黄建钢. 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3: 73. |
[20] | 王明生, 杨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 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