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
中德著作权损害赔偿之比较法研究
|
Abstract:
德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对我国有借鉴作用,通过比较中德两国的制度可知两国在著作权损害赔偿原则、类推许可与合理交易费用、法院酌定赔偿的必要性与规范方式和法院酌定赔偿的确定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德国《著作权与邻接权法》将主观过错作为赔偿责任前提条件的立法值得我国参考借鉴,同时对确定侵权赔偿数额的顺序、法院酌定赔偿数额、惩罚性赔偿的范围等适用于我国的修法建议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参酌德国法在理论及司法实践中的相关经验,系统阐述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实然面与应然面,以期对我国司法实务及立法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 [德]迪茨.论著作权[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 |
[2] | 王怡萍.著作权损害赔偿之再建构[J].台湾大学法学论坛,2015(3):839-858. |
[3] | SCHRICKER,LOEWENHEIM.Urheberrecht Kommentar[J].Aufl, 2010(97):148-149. |
[4] | MELULLIS.Zur Ermittlung und zum Ausgleich des Schadens bei Patentverletzungen[J].GRUR Int.,2008(S):682-683. |
[5] | 许超.从德国法看我国著作权赔偿制度[J].政治与法律,2004(3):75-76. |
[6] | 石必胜.论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方案的选择——以作品交易成本的考量为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2008(12):23-24. |
[7] | 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
[8] | 罗施福.侵害著作权之损害赔偿责任比较研究——以两岸著作权法及有关判例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4(5):43-44. |
[9] | 陈霞.比较法视角下我国著作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之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82-83. |
[10] | [德]雷炳德.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