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羽衣甘蓝小孢子胚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PP. 201-208 Abstract: 【目的】建立羽衣甘蓝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完善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为高效稳定地获得羽衣甘蓝双单倍体植株奠定基础。【方法】以名古屋红、白珊瑚、红鸥、白舞、桃舞、帝王桃红、p3、x18和x35等9个基因型羽衣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基因型、培养基、琼脂质量分数、低温处理、胚龄和激素对羽衣甘蓝小孢子胚状体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9个基因型羽衣甘蓝的小孢子胚植株成苗率差异很大,其中‘红鸥’的胚状体成苗率最高,达到88.6%;附加质量分数1.0%琼脂的ms培养基最适合植株再生;低温处理对胚状体的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明显;25~30d胚龄胚状体的再生能力较强。附加1.5mg/l6-ba和0.2mg/lnaa激素的ms培养基有利于胚状体的再生成苗,95%以上的植株能够很好地生根,移栽成活率达75%以上。【结论】对羽衣甘蓝而言,基因型不是其小孢子胚再生能力的惟一决定因素,培养基中有一定量的盐分是小孢子胚再生所必需的条件,小孢子胚萌发成苗时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增加脱分化阶段,可使畸形胚、鱼雷型胚或心型胚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