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机化学学报 2013
苯甲酸类配体的co(ⅱ)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电性能对比, PP. 455-464 Keywords: co(ⅱ)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氢键,光-电转换能力 Abstract: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4种co(ⅱ)配合物:[co(btec)0.5(pz)2]n(1),[co(btec)0.5(pz)3]n(2),[co(phen)(hbtc)(h3btc)(h2o)2]·3h2o(3)和[co(imh)2(anis)2(h2o)](4)(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pz=吡唑;h3btc=1,3,5-均苯三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imh=咪唑;hanis=对甲氧基苯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漫反射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2d结构的co(ⅱ)配聚物,co(ⅱ)为四配位。配合物2~4中,co(ⅱ)均为六配位。配合物2为1d链状结构,分子间通过氢键进一步网联成2d。配合物3和4为分子型配合物,然后再分别由氢键进一步网联成3d和2d。sps结果显示,4种配合物在300~600nm范围内都呈现正的光伏响应(spv),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重点是采用sps技术讨论了配合物结构、空间维度和中心离子配位环境对配合物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尝试采用半导体能带理论与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相结合来分析、指认sps各响应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