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水产学报  2012 

凡纳滨对虾细菌性红体病病原的分子特征与耐药性

DOI: DOI:10.3724/SP.J.1231.2012.28098, PP. 1891-1900

Keywords: 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耐药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红体病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养殖过程中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2011年浙江某规模化养殖场大面积暴发凡纳滨对虾细菌性红体病。从病虾肝胰脏分离得到10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引起此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vitek与16srrna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均为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基于dnae-gyrb-reca-dtds-pnta-pyrc-tnaa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表明,这些菌株形成3个新序列型(st),其中1株为st413,7株为st414,2株为st415;st413包含新等位基因型reca-166与tnaa-121,st414则含有新等位基因型gyrb-219。mlst结果提示这些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并非来自单一克隆,呈现出一定水平的分子多样性。但这些菌株均含有大流行群(pg)的分子标记toxrs与vpa1168,并具有相同的毒力基因构成(tlhtdh-trh-t3ss1t3ss2-)与耐药谱,其tdh与trh的缺失并未影响细菌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力。综上所述,引起本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10株副溶血弧菌可能为pg的不同变异株。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