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2014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特性的演变Keywords: 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酶活性,紫色土,衡阳 Abstract: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和主要酶活性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狗尾草群落阶段(ⅰ)、紫薇-狗尾草群落阶段(ⅱ)、牡荆+剌槐群落阶段(ⅲ)到枫香+苦楝-牡荆群落阶段(ⅳ),0-40cm土壤含水量、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孔隙比、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与速效磷(ap)显著增加,土壤容重显著减小,土壤ph值逐渐减小,土壤全磷(tp)、全钾(tk)与速效钾(ak)其差异变化不大,土壤理化特征的差异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总数显著增加,其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而真菌与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基础呼吸(sbr)、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土壤微生物量磷(smbp)、土壤微生物熵(cmic/corg)显著增加,而代谢熵或呼吸熵(qco2)显著减小,碳氮比(c/n)逐渐减小;不同恢复阶段均显著地增加了脲酶(ure)、蔗糖酶(inv)与磷酸酶(ape)的活性;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