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生态学报  1999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研究

Keywords: 景观连接度,生境破碎化,适宜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生境破碎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形态(景观结构)上的破碎化;二是生态功能上的破碎化。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引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境评价研究中,通过选择影响大熊猫生存的3种典型景观因子:地形高度、地形坡度和食物来源,从生态功能上研究3种景观因子由于空间组合的不匹配而形成的生境破碎化现状。在分析各景观因子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连接度模糊相对赋值,并建立景观连接度评价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针对大熊猫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和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2000多km2的面积中,仅有90.36km2,约4.47%的面积属于最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适宜面积为226.42km2(11.19%),中等适宜地区面积为286.09km2(14.13%),勉强适宜的地区为177.91km2(8.8%),而完全不适宜的面积占了一半以上,1236.5km2(61.11%)。同时表明:最适宜和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处于极度破碎状态,十分不利于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该研究结果为制订合理的大熊猫保护措施和有目的地改善其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