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报 1999
北京东灵山地区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格局多样性研究Keywords: 东灵山,物种多样性,景观格局多样性,环境因子 Abstract: 选取北京东灵山地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7种主要森林和1个灌丛类型的11个样方,通过比较这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和相关的环境因子,及运用亲和度分析测度景观格局多样性,揭示了这些类型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各森林类型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均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较高。大多数森林类型中,物种丰富度的垂直结构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各森林类型的shannon指数同物种丰富度具有相似的规律。3)落叶松林(ⅲ-1)和白桦林(ⅴ-1)两种类型具有特殊的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特征,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高度发育。4)所有森林类型中,均未发现环境因子与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关系,仅坡位和坡向存在一些影响。5)亲和度分析表明,镶嵌多样性值为7.1541>3,意味着该区没有明显强烈的环境梯度,景观是复杂的,由多个梯度控制。根据平均亲和度值,可将这些森林类型划分为3部分,即中心点(modalsites),类型ⅱ-2(油松林),ⅵ-1(山杨林)及ⅶ-1(核桃楸林),它们的普遍种较多或物种数目多,代表了该区的典型生境。外点(outlier)是类型ⅱ-1(油松林),它们可能空间上邻近或者分布在相似的生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