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生态学报  2002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影响

Keywords: 红壤性水稻土,稻作制,地下水位,有机肥,,空间分布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了探讨红壤性水稻土锰的迁移和转化行为,通过长达16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稻作制、有机肥以及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淹水种稻引起0~20cm土壤层次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含量的显著下降,而在20~40cm和40~75cm土层相对累积。不同稻作制比较,0~20cm土层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含量以稻稻泡显著高于稻稻绿和稻稻油处理,而20~40cm和40~75cm土层3种锰形态的含量各稻作制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实行水旱轮作的稻稻绿与稻稻油两种稻作制耕层土壤锰的淋溶损失比持续淹水的稻稻泡制更为严重。相对而言,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和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锰分布的影响要小于稻作制,总的趋势为:土壤剖面中锰的空间分异程度以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单施化肥;低水位>高水位。从土壤中锰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水旱轮作(尤其是在低水位和有机无机配合的条件下)比长期淹水更有利于土壤锰氧化还原引起的深层淋溶与淀积,加速了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形成。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