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Keywords: 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安徽省
Abstract:
利用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ESDA),在ArcGIS和GeoDA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辖区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7—2009年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时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波动性扩大。(2)从空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历了阶段性演化,分别呈现出“条带状”、“串珠状”以及“⊥”字型和“U”字型交织的空间格局。(3)从空间关联性来看,经济发展的整体关联性较弱,表明区域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不显著,近年来,部分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空间关联性有所增强。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除了与自身发展条件、历史基础以及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有关外,还受到区域发展政策的较大影响。
References
[1] |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24(6):965-974.
|
[2] | 欧向军,陈修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4,24(3):338-342.
|
[3] | 曾庆泳,陈忠暖.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07,27(4):558-561.
|
[4] | 张馨之,何江.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35-39.
|
[5] | 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68-274.
|
[6] |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
[7] | 陈培阳,朱喜钢.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1):53-57.
|
[8] |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393-400.
|
[9] |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研究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68.
|
[10] | 方倩,崔功豪.江苏沿江地区经济差异演变及其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6):773-775.
|
[11] | 伍世代,王强.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2):123-134.
|
[12] | 韩增林,许旭.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J].地理研究,2008,27(3):613-622.
|
[13] | 钟业喜,陆玉麒.红三角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4):568-573.
|
[14] | 仇方道,佟连军,朱传耿.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J].地理研究,2009,28(2):451-463.
|
[15] | 唐伟,钟祥浩.成都都市圈县域经济时空差异及空间结构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7):732-738.
|
[16] | 曹芳东,吴江,徐敏.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6):23-28.
|
[17] | 尚正永,张小林,卢晓旭.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4):584-590.
|
[18] | 李旸.“中部崛起”视角下安徽战略发展的路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4):1-7.
|
[19] | 胡毅,张京祥.基于县域尺度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7):1112-1117.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