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通报  2003 

藏南特提斯晚侏罗世维美组的沉积环境

, PP. 900-907

Keywords: 藏南特提斯晚侏罗世维美组沉积环境生态特征地层展布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对维美组的沉积结构、构造、动物群生态特征、地层展布情况和放射虫硅质岩的产出环境等进行了分析,认为维美组与其南部的同期沉积门卡墩组顶部石英砂岩一样,同属典型的滨浅海沉积,晚侏罗世康马-隆子和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为统一的滨浅海,不存在次深海-深海环境。层序地层分析表明,当时曾发生了陆架海退和陆架暴露事件,造成了大面积石英砂岩的沉积和相关的层序不整合界面。侏罗纪的沉积环境演化与古地理变迁说明,藏南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自形成以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活动、稳定,海侵、海退的过程。

References

[1]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1~302.
[2]  刘增乾,徐宪,潘桂棠,等.青藏高原大地构造与形成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174.
[3]  余光明,王成善.西藏特提斯沉积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185.
[4]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地层[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405.
[5]  赵平甲,刘鸿飞.藏南浪卡子地区新特提斯洋盆地层层序及盆地演化[J].西藏地质,2001,19(1):28~38.
[6]  李祥辉,王成善,胡修棉.深海相中的砂质碎屑流沉积--以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侏罗-白垩纪为例[J].矿物岩石,2000,20(1):45~51.
[7]  赖内克H E,辛格I B.陆源碎屑沉积环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1~448.
[8]  成都地质学院陕北队.沉积岩(物)粒度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1~147.
[9]  佩蒂庄F J,波特P E,西弗R.砂和砂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1~460.
[10]  刘宝?.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1~497.
[11]  刘宝?,曾允孚.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1~442.
[12]  勃朗姆利R G.遗迹化石:生物学、埋藏学及其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2~261.
[13]  戎嘉余.生态地层学的基础--群落古生态的研究[A].见: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24.
[14]  Boucot A J.Evolution and extinction rate controls[M].Amsterdam:Elsevier,1975.1~427.
[15]  地质辞典办公室.地质辞典(三)--古生物地史分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1~405.
[16]  吴树仁.岩石学词典[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871.
[17]  谭智源,陈木宏.中国近海的放射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404.
[18]  吴洁若.中国近海放射虫的古环境启示[J].地质科学,2000,35(4):507.
[19]  常凤鸣,庄丽华,阎军.放射虫研究在古海洋学中的进展[M].海洋科学,2002,26(4):20~24.
[20]  王琦,朱而勤.海洋沉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253.
[21]  陈宏德,刘文均,郑荣才,等.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2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