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地球系统科学――21世纪地球科学前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
, PP. 601-612
Keywords: 地球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科学基础地球系统全球化环境污染人口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全球变暖
Abstract:
首先,从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球科学和国内外研究现状4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提出的背景,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七大特征和六大趋向。其次,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研究思路、基本概念、地球系统过程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第三,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地球系统的随机性、地球系统的自组织和地球系统的简单巨系统与复杂巨系统。第四,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子系统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效应。最后,概述了地球系统的数字表达――数字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
References
[1] | 毕思文.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Ⅴ)理论基础概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3):61~71.
|
[2] | 毕思文,许强.地球系统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3] | 陈泮勤译.地球系统科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
[4] | 叶笃正.中国的全球变化预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
[5] | 黄秉维,郑度,等现代自然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2.
|
[6] | 陈述彭,曾杉.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J].地理研究,1996,15(2):1~10.
|
[7] | 毕思文.统一构造理论初探(地球系统构造学),博士后研究报告(B)[D].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97.
|
[8] | 毕思文.初论地球系统力学(Ⅰ)研究的意义及其内涵[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7):25~29、61.
|
[9] | 毕思文初论地球系统力学(Ⅱ)多体地球系统力学基础[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9(12):59-68.
|
[10] | 毕思文.数字地球(地球系统数字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
[11] | 毕思文,何国琦,李继亮,等.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Ⅳ)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特征与地质过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7(9):83~92.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21世纪初地球科学战略重点[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
[13] | 欧阳莹之.复杂系统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
[14] | 毕思文.地球内部流体系统科学统一理论[J].地学前缘,1996,3(3):1~8.
|
[15] | 毕思文.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Ⅰ)研究的意义、现状及其内涵[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7(6):104~110
|
[16] | 毕思文.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