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东升,矿山地质,1985年,4卷,3页
|
[2] | 栾世伟,矿物岩石,1985年,5卷,2期,11页
|
[3] | 刘连登,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14卷,4期,13页
|
[4] | 王秀璋,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1,1984年
|
[5] | 王秀璋,中国科学.B,1983年,13卷,5期,455页
|
[6] | 姜信顺,1981年
|
[7] | 王秀璋 程景平.国内外太古宇中金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兼成因分析[J].地球化学,1994,23(3):211-225,.
|
[8] | 李长江 徐步台.中国东南部某些热液矿床的成岩成矿时差序列及有关问题讨论[J].矿床地质,1992,11(2):106-112,.
|
[9] | 刘连登,中国前寒武纪矿床与构造,1994年
|
[10] | 柳少波 刘连登.论金厂峪后韧性剪切带金矿床及其成因[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3,23(3):286-291,.
|
[11] | 李华芹,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应用,1993年
|
[12] | 王秀璋,中国改造型金矿床地球化学,1992年
|
[13] | 张秋生,冀东金厂峪地区高级变质区地质与金矿床,1991年
|
[14] | 卿敏,硕士学位论文,1991年
|
[15] | 施性明,1990年
|
[16] | 刘连登 姚凤良.胶东西北部重熔型磁铁矿花岗岩与金矿[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9,19(3):241-251,.
|
[17] | 姚凤良,胶东西北部脉状金矿,1989年
|
[18] | 余昌涛,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2,1989年
|
[19] | 晁援,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3,1989年
|
[20] | 王鹤年,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1期,105页
|
[21] | 胡受奚,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和成矿,1988年
|
[22] | 魏菊英,同位素地球化学,1988年
|
[23] | 刘连登,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17卷,4期,373页
|
[24] | 骆万成,科学通报,1987年,32卷,16期,1245页
|
[25] | 胡世玲,岩石学报,1987年,2期,83页
|
[26] | 林尔为,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5年,15卷,4期,1页
|
[27] | 刘东升,地球化学,1985年,3卷,2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