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地层特征及工程特性研究
Keywords: 河漫滩,淤泥质粉质粘土,工程特性,欠固结土
Abstract:
南京河西地区软弱土层性质复杂。为对工程建设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和治理措施,有必要对该地区软弱土层成因及工程特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河西地区地层结构及沉积演化特点,对软弱土层的物质成分、微结构特征以及土的渗透、压缩、强度、灵敏度和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地区软弱土层属于河漫滩沉积,其沉积过程与河道变迁密切相关,具有沉积年代新、结构成熟度低、厚度变化大、土层分布不均并夹有砂透镜的特点。软弱土层属于欠固结土,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具有中等―高灵敏性和低―中等次固结特性。
References
[1] | 刘慧明;简文彬,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工程性质的空间变化规律,福建建筑,2005.
|
[2] | 梁国钱;张民强;俞炯奇;孙伯永.浙江沿海地区软土工程特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05)
|
[3] | 雷华阳,肖树芳.天津软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04)
|
[4] | 孔宪立,工程地质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
[5] | 侯晓亮;赵晓豹;李晓昭.南京河西地区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05)
|
[6] | 何华春;王颖;李书恒.长江南京段历史洪水位追溯[J].地理学报,2004(06)
|
[7] | 高彦斌;朱合华;叶观宝;徐超.饱和软粘土一维次压缩系数Ca值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04)
|
[8] | Brand E W;Brenner R P;叶书麟;宰金璋,软粘土工程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
|
[9] | 朱诚;于世永,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沉积与古洪水研究,地理研究,1997(04).
|
[10] | 赵树德,高等工程地质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11] | 余湘娟;董卫军;殷宗泽.软土次固结系数与压力的关系[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doi:10.3876/j.issn.1000-1980.2008.01.015
|
[12] | 高国瑞,近代土质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
[13] | 于新豹;刘松玉;缪林昌.连云港软土蠕变特性及其工程应用[J].岩土力学,2003(06)
|
[14] | 殷宗泽;张海波;朱俊高;李国维.软土的次固结[J].岩土工程学报,2003(5)
|
[15] | 杨达源;严庠生,全新世海面变化与长江下游近河口段的沉积作用,海洋科学,1990(01).
|
[16] | 夏佳;陈新民,南京地区近代河漫滩淤泥质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02).
|
[17] | 夏佳;陈新民;严三保;阮永平,现代河漫滩软土固结与压缩徽结构探析,岩土工程学报,1997(05).
|
[18] | 孙更生;郑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
[19] | 石尚群;潘风英;缪本正,南京市区古河道初步研究,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
|
[20] | 石尚群;潘风英;缪本正,南京市古河道及其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江苏地质,1990(01).
|
[21] | 潘风英,新世以来长江南京河段的河床变迁,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04).
|
[22] | 刘用海,朱向荣,王文军.宁波地区典型淤泥质粘土工程特性[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06)
|
[23] | 高国瑞;李俊才,水泥加固(改良)软土地基的研究,工程地质学报,1996(0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