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论评  2011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特征

Keywords: 第四纪,洞庭盆地,断陷,坳陷,动力机制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探,以地貌和沉积为基础,对洞庭盆地及周缘地区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第四纪洞庭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处于断陷阶段,区域构造活动的主要表现有:①盆地及次级凹陷边界受NNE、NW、EW和SN向等4组正断裂控制;②各次级凹陷强烈沉降并接受沉积,沉降中心位于凹陷内部或中央而远离边界断裂;断裂上盘局部可具明显沉降;③随着盆地逐渐扩张,断陷活动向东、西边缘迁移;④盆地断陷活动具幕式特征,总体可分为为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和中更新世早―中期等3个裂陷幕;⑤盆地北面的华容隆起具明显构造沉降,盆地周缘其它隆起及盆地内部的赤山隆起具有脉动式抬升;⑥赤山隆起构造较稳定期和构造抬升期分别对应于安乡凹陷缓慢沉降期和快速沉降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洞庭盆地处于坳陷阶段,其中中更新世晚期洞庭盆地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在盆地东缘和西缘产生倾向盆地的构造掀斜,局部第四系变形形成褶皱;晚更新世―全新世洞庭盆地主体产生坳陷沉降并接受沉积,盆地周缘部分地区存在小幅度抬升。上述不同阶段构造活动特征可以通过盆地及周缘深部物质迁移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来解释。

References

[1]  张人权;梁杏;张国粱;皮建高.洞庭湖区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初步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01(02)
[2]  尹秋珍;郭正堂.中国南方的网纹红土与东亚季风的异常强盛期[J].科学通报,2006(02)
[3]  杨怀仁;谢志仁,中国东部近20,000年来的气候波动与海面升降运动,海洋与湖沼,1984(01).
[4]  杨达源,洞庭湖的演变及其整治,地理研究,1986(03).
[5]  薛宏交;耿爱玲;龚平,江汉洞庭盆地水系展布特征与新构造运动,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04).
[6]  徐杰;邓起东;张玉岫;殷秀华 虢顺民 牛娈芳,江汉-洞庭盆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初步分析,地震地质,1991(04).
[7]  王道经;黄怀勇,洞庭湖现代构造与湖盆演变,湖南地质,2000(01).
[8]  万天丰,中国第四纪的构造事件与应力场,第四纪研究,1994(01).
[9]  苏成;莫多闻;王辉.洞庭湖的形成、演变与洪涝灾害[J].水土保持研究,2001(02)
[10]  任镇寰;李安然,初论拱坳构造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以鄂西江汉地区为例,西北地震学报,1984(03).
[11]  皮建高;潘晟.洞庭湖区构造沉降特征及监测方案[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01)
[12]  皮建高;张国梁;梁杏;张人权.洞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的初步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1(02)
[13]  林畅松;张燕梅;李思田;任建业 张英志.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幕式裂陷过程的动力学响应和模拟模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05)
[14]  刘锁旺;甘家思;李蓉川;韩晓光 申重阳,江汉洞庭盆地的非对称扩张与潜在地震危险性,地壳形变与地震,1994(02).
[15]  梁杏,张人权,皮建高,张国梁,构造沉降对近代洞庭湖区演变的贡献,海洋与湖沼,2001(06).
[16]  梁杏;张人权;皮建高;张国粱 孙锝良,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地质科技情报,2001(02).
[17]  李春初.构造沉降是控制近代洞庭湖演变的关键因素吗?--评《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0(04)
[18]  李昌鸿;刘新民;付宜兴;王有来 郭战峰.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08(02)
[19]  来红州;莫多闻;李新坡.洞庭盆地红土地层中网纹的成因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20]  景存义,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变,南京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02).
[21]  付宜兴;张萍;李志样;杨振武 刘新民 王韶华.中扬子区构造特征及勘探方向建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03)
[22]  戴传瑞;张廷山;郑华平;叶舟 梁兴 姜照勇 黄世伟 胡清雄,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沉积学报,2006(05).
[23]  陈小斌.中国陆地现今水平形变状况及其驱动机制[J].中国科学d辑,2007(08)
[24]  蔡述明;官子和;孔昭宸;杜乃秋,从岩相特征和孢粉组合探讨洞庭盆地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变迁,海洋与湖沼,1984(06).
[25]  柏道远;李长安;张文卿;陈渡平,周柯军,洞庭盆地两护村孔孢粉组合及其气候与地层意义,地质科学,2010(04).
[26]  柏道远;李长安;王先辉;马铁球 周柯军 彭云益 李纲 陈渡平,第四纪洞庭盆地构造性质及动力机制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03).
[27]  柏道远;李长安;王先辉;马铁球,彭云益,第四纪华容隆起构造活动、成因及动力机制,地质科学,2010(02).
[28]  柏道远;吴能杰;李长安;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 陈渡平,华容隆起及周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与演化,中国地质,2010(05).
[29]  柏道远;李长安;周柯军;陈渡平 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第四纪洞庭盆地赤山隆起与安乡凹陷升降运动的沉积记录,沉积学报,2010(04).
[30]  柏道远;李长安;陈渡平;周柯军 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洞庭盆地两护村孔重矿物特征及其对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变的响应,地质论评,2010(02).
[31]  柏道远;李长安;马铁球;王先辉 陈渡平,第四纪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西缘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02).
[32]  柏道远;刘波;李长安;马铁球,王先辉,彭云益,第四纪洞庭盆地临澧凹陷构造-沉积特征与古地理环境演化,山地学报,2010(06).
[33]  柏道远;李长安;王先辉;马铁球 彭云益,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地球学报,2010(01).
[34]  柏道远;李建清;马铁球;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 周柯军,第四纪江汉-洞庭盆地东部中段构造-沉积地貌类型划分及特征,地理科学,2010(02).
[35]  柏道远;李送文;周柯军;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1:25万常德市幅构造-沉积地貌类型划分及其对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的启示,中国地质,2010(02).
[36]  柏道远;李长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地质科技情报,2010.
[37]  柏道远;刘波;倪艳军;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湘东北湘阴凹陷控盆断裂特征、盆地性质及动力机制研究,资源调查与环境,2010(03).
[38]  柏道远;倪艳军;周柯军;李长安 李纲 马铁球,湖南津市黄牯山第四纪泥砾混杂堆积成因探讨,热带地理,2009(06).
[39]  柏道远;周柯军;马铁球;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 陈渡平,第四纪洞庭盆地沅江凹陷东缘鹿角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地质力学学报,2009(04).
[40]  柏道远;高峰;马铁球;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 周柯军,洞庭盆地澧县凹陷第四纪沉积特征与古地理演化,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04).
[41]  柏道远;倪艳军;李送文;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江南造山带北部早中生代岳阳-赤壁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中国地质,2009(0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