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中国北方主要坚果类淀粉粒形态对比

, PP. 153-158

Keywords: 中国北方,坚果类,淀粉粒形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近年,考古学家发现坚果类植物在农业起源中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对考古器物上附着的淀粉粒进行鉴定,我们对中国北方现代主要坚果类栗属(Castanea)中的板栗(C.mollisima)、栎属(Quercus)中的槲树(Q.dentata)、槲栎(Q.alien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iriabilis)、蒙古栎(Q.mongolicus)和胡桃属(Juglans)中的胡桃楸(J.mandshurica)共7个样品进行了淀粉粒形态对比分析,以求为建立北方坚果类淀粉粒的鉴定标准积累资料。实验结果发现,除胡桃楸未发现淀粉物质以外,其他6个样品的淀粉粒不仅可以与其他科、属进行区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进行种间的区分。板栗的脐点是闭合的,有层纹,无裂隙;麻栎脐点是偏心的;槲树栓皮栎的淀粉粒近乎80%都具有裂隙特征,但栓皮栎的淀粉粒中会出现横裂隙和相当数量的星形裂隙而只有槲树的淀粉粒才具有相当数量的纵向裂隙;蒙古栎的淀粉也大多具有裂隙(70%)而且纵向型裂隙占主要地位,但是蒙古栎淀粉粒表面有细密的放射线;60%的槲栎淀粉粒不具有裂隙特征。所有样品的淀粉粒均由大小不一的各种卵圆形组成,而且6个样品的长轴最大值(约20μm)和6个样品的平均值(约10μm)都非常接近。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