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大气科学  2001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辐射平衡分量特征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1.05.01

Keywords: 青藏高原,总辐射,反射率,长波辐射,热源强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1998年夏季第二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TIPEX)获得的改则、当雄和昌都三个热源观测站的数据和相关资料,统计和分析了高原夏季辐射平衡分量和热源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地面总辐射平均强度以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小.6月中旬后随着雨季到来,地表反射率均有所降低,中部和东部的辐射强度明显减弱,西部雨季降水和云量都比较少,辐射强度变化不明显.高原中部和东部的净辐射在6月中旬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西部突变期出现在7月上旬,以中部的辐射加热强度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湿期随着地面长波辐射的减少,热源强度明显增大.

References

[1]  章基嘉 朱抱真.青藏高原气象学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78-88.
[2]  沈志宝 翁笃鸣 等.青藏高原热源观测实验概况.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
[3]  徐祥德 周明煜 等.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分析和动力学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20.
[4]  陆龙骅 周国贤 等.1992夏季珠穆朗玛峰地区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J].太阳能学报,1998,3(16):229-232.
[5]  陆龙骅 戴家洗.唐古拉地区的总辐射和净辐射[J].科学通报,1979,24(9):400-404.
[6]  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第一课题组.1979年5-8月地面辐射平衡时空分布特征.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6-28.
[7]  谢贤群.青藏高原1979年5-8月的地表反射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7-23.
[8]  赵平.青藏高原热源状况及其海气关系的研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M].,1999.89-90.
[9]  徐兆生 马玉堂.青藏高原土壤热通量的测量、计算和气候学推广方法.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2)[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4-34.
[10]  朱福康 赵卫.青藏高原地面净辐射对大气环境作用的一些观测事实.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54-61.
[11]  徐祥德,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分析和动力学研究,2000年,3—20页
[12]  赵平,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89页
[13]  陆龙骅,太阳能学报,1998年,3卷,16期,229页
[14]  章基嘉,青藏高原气象学进展,1988年,1—268页
[15]  沈志宝,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1,1987年,1页
[16]  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第一课题组,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3,1987年,16页
[17]  朱福康,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3,1987年,54页
[18]  谢贤群,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2,1984年,17页
[19]  徐兆生,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2,1984年,24—34页
[20]  陆龙骅,科学通报,1979年,24卷,9期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