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1998年7月21日武汉暴雨小尺度动力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2.05.06
Keywords: 武汉,暴雨,动力结构,数值模拟
Abstract:
利用三维完全弹性积云数值模式,模拟了1998年7月21日武汉暴雨期间强降水积云的发生、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积云动力学特征以及近地层散度场、水汽通量等对积云降水的发展、维持的贡献.结果表明,特殊的温、湿层结配置是这次强降水对流云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近地层高温、高湿气体源源不断地向云体输送,是强降水积云长时间维持的能量来源.合适的上下层风切变,特别是近地层逆向云体风速的存在,使得云体移动前方下层高温、高湿气体向云内输送,云后部伴随降雨而出现的干冷出流迅速流出,上层高空急流的存在,为积云顶部出流在更大范围扩散提供了条件.散度场、水汽通量场的分布及演变,也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
References
[1] | 陶诗言、张庆云、张顺利,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条件,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290 299.
|
[2] | 黄荣辉、徐予红、王鹏飞、周连童,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特征及其成因探讨,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300~313.
|
[3] | 颜宏,1998年中国特大洪涝灾害的天气气候特点、成因分析及气象预报服务,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323-334.
|
[4] | 林朝晖,李旭、赵彦等,IAP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改进及其对1998全国汛期旱涝形势的预测,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339-348.
|
[5] | 周广庆、李旭、曾庆存,一个可供ENSO预测的海气耦合环流模式及1997/1998 ENSO的预测,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349~357.
|
[6] | 李泽椿、郭进修、董立清,天气预报在1998年夏抗洪防灾中的作用-暴雨成灾引起的气象科学问题的思考,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335~338.
|
[7] | 陈兴芳、宋文玲,年代际气候变化与1998年长江大水,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358~367.
|
[8] | 陈红、孙建华、贝耐芳等,1998年IAP汛期暴雨短期数值预测,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382-389.
|
[9] | 孔凡铀、黄美元、徐华英,对流云中冰相的三维数值模拟Ⅰ:模式建立及冷云参数化,大气科学,1990,14(4),441-453.
|
[10] | 孔凡铀、黄美元、徐华英,对流云中冰相的三维数值模拟Ⅱ:繁生过程作用,大气科学,1991,15(6),78-88.
|
[11] | 孔凡铀、黄美元、徐华英,冰相过程在积云发展中的作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中国科学,1992,B35(7), 834~846.
|
[12] | Klemp, J. B. and R. B. Wilhelmson, The sim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nvective storm dynamics, J. Atmos. Sci., 1978, 35,1503~ 1521.
|
[13] | 湘中中、小尺度系统试验基地暴雨组,中尺度暴雨分析和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160~161.
|
[14] | 杨大升、刘余滨、刘式适,动力气象学(修订本),北京:气象出版社,1983,177~178.
|
[15] | 赵思雄、孙建华、陈红、张凤,1998年7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暴雨特征的分析研究,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4),368~381.
|
[16] | 贝耐芳、赵思雄,1998年"二度梅"期间突发强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大气科学,2002,26(4),526~540.
|
[17] | 邓秋华、王登炎、黄治勇、宋清翠、张吉,"98.7"鄂东南持续特大暴雨的分析,暴雨灾害(三),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15~124.
|
[18] | 吴翠红、杨洪平、万玉发,"98.7"鄂东特大暴雨的云雨量化特征,暴雨灾害(三),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50~157.
|
[19] | 徐双柱,武汉市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暴雨灾害(四),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111~117.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