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东亚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2.01.07
Keywords: 东亚季风 ,中国 ,气候
Abstract:
利用NCEP/NCAR850hPa月平均风场再分析资料,在客观地选定定义地区范围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组新的东亚季风指数:西南季风面积和强度指数,东南季风面积和强度指数,偏北季风面积和强度指数.研究了各季风指数的相互关系、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异.这6个东亚季风指数突出反映了东亚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及偏北季风3支季风气流强度和范围变化的特征.分析表明,它们相互之间既有一定联系,又有独立性.各季风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另外,分析了各季风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和冬季气温的联系,以考察其解释我国气候异常分布的能力.结果表明,这些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和冬季气温有很好的关系,并各自对应有一定的降水和气温分布.特别是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地区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指出,研究东亚夏季风时,区别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是很有必要的,用单一指数不足以表征它们不同的变化.
References
[1] 郭其蕴,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地理学报,1983,38(3),207 216.
[2] 赵汉光、张先恭,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雨带的关系,气象,1994,22(4),8~12.
[3] 徐予红、陶诗言,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与江淮流域梅雨期旱涝,灾害性气候过程及诊断,黄荣辉主编,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3l~39
[4] 廖荃荪、赵振国,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异常变化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长期天气预报和日地关系研究,章基嘉、黄荣辉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31~139.
[5] 施能,近4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应用气象学报,1996,7(2),175~182
[6] 施能、朱乾根、吴彬贵,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大气科学,1996,20(5),575~583
[7] Tao Shiyan and Chen Longxun,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China,Monsoot Meteor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60~92.
[8] 梁建茵、吴尚森,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及强度变化,热带气象学报,1999,15(2),97~105.
[9] Fujikawa,N.,K.Ishihara and K.Tada,Synthetic study ofthemonsoon circulation,JEXAMAnnual Report,1997,139~146.
[10] Webster,P.J.and S.Yang,Monsoon and ENSO,selectively interactive systems,Quart.J.Roy.Meteor.Soc.,1992,118,877~926.
[11] 王斌、樊真,论南亚夏季风指数的选择,东亚季风和中国暴雨--庆贺陶诗言院士80华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编,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170~183
[12] Wu Aiming and Ni Yunqi,The influence of Tibetan Plateau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sian monsoon,Adv.Atmos.Sci.,1997,14(4),491~504.
[13] 陈隆勋、朱乾根、罗会邦,东亚季风,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66~75.
[14] 陈烈庭、吴仁广,中国东部的降水区划及各区旱涝变化的特征,大气科学,1994,18(5),586~595.
[15] 周玉孚、徐淑英,1979年夏季风活动与西南地区降水,1981年全国热带夏季风学术会议论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64~7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