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空环流变化与其东侧旱涝异常分析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0.04.04
Keywords: 奇异值分解,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夏季旱涝
Abstract: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100hPa高度场与高原东侧地区夏季降水场的时空结构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前期10~12月、1~4月青藏高原上空100hPa高度场与高原东侧地区6~8月降水场具有显著的联系,前期高度场变化引起后期南亚高压状况异常,导致高原东侧地区旱涝灾害;高原东侧地区严重干旱(洪涝)年,其上空100hPa高度场为负(正)距平控制;高度场与降水场的这种非同步联系,时空相关显著,时间间隔长,物理意义明确,是高原东侧地区夏季旱涝异常的一种预测信号。
References
[1] | 叶笃正 张捷迁.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J].中国科学,1974,3:.
|
[2] | 陶诗言 朱福康.夏季亚洲南部100mb流型的变化及其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J].气象学报,1964,34(4):385-395.
|
[3] | 朱福康.南亚高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95.
|
[4] | 罗四维.夏季100mb青藏高压与我国东部旱涝关系的天气气候研究[J].高原气象,1982,1(2):1-10.
|
[5] | 成都中心气象台.夏季亚洲100mb南亚高压的活动规律及其与四川旱涝关系的探讨[J].气象科技资料,1973(增刊):1-8.
|
[6] | 丁裕国 江志红.SVD方法在气象诊断分析中的普适性[J].气象学报,1995,54(3):365-371.
|
[7] | 孙照渤 章基嘉.冬季北大西洋地区海表温度与500百帕高度...[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1,14(3):287-293,.
|
[8] | 丁裕国,气象学报,1995年,54卷,3期,365页
|
[9] | 罗四维,高原气象,1982年,1卷,2期,1页
|
[10] | 朱福康,南亚高压,1980年,1页
|
[11] | 叶笃正,中国科学,1974年,4卷,3期,301页
|
[12] | 成都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资料,1973年,增刊2期,1页
|
[13] | 陶诗言,气象学报,1964年,34卷,4期,385页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