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1996 

皖南变质岩中的疑源类、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Keywords: 疑源类、孢粉,构造-岩石单位,皖南变质岩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皖南变质岩区地层原被认为属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时代定为中、晚元古代。本文根据其中所含的Asperatopsophosphaera?sp.,Trachysphaeridiumsp.,Nucellosphaeridiumsp.,Lophosphaeridiumsp.,Leiosphaeridiasp.,Baltisphaeridiumspp.,Micrhystridiumspp.和scolecodonts等疑源类和其它微体化石及笔者等以前发现的Lingulacea总面貌反映的时代,判断其中部分变质地层的时代应为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早古生代。同时还根据Crassisporasp.,Kraeuselisporitessp.和Lueckisporitesef.virkkiaePotonie&Klaus,Triquitritessp.等孢粉化石组合面貌反映的时代,推断其中尚有一部分为晚古生代地层。因此认为本区是一个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开始到中生代结束的碰撞型造山带,而不是一个古陆。

References

[1]  陈冠宝,安徽地质,1994年,4卷,1/2期,1页
[2]  徐树桐,中国科学.B,1993年,23卷,6期,652页
[3]  岳文浙,朱夏学术思想研讨文集,1993年
[4]  徐树桐,1991年
[5]  蒲心纯,岩相古地理文集.6,1991年
[6]  乐森--,微体古生物学导论,1981年
[7]  郭令智,26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1,1980年
[8]  黄汲清,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1954年
[9]  徐备.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J].地质学报,1990,64(1):33-42,.
[10]  徐树桐 孙枢.蓝田构造窗[J].地质科学,1993,28(2):105-116,T002.
[11]  李继亮 许靖华.南华夏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证据[J].地质科学,1989,(3):217-225,.
[12]  陈江峰 邢凤鸣.关于华南推覆构造的商椎[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1,21(3):30-36,.
[13]  丘元禧,华南变质基底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
[14]  马瑞士,安徽地质,1994年,4卷,1/2期,58页
[15]  李曰俊 郝杰.板溪群研究的动向与亟待解决的问题[J].湖南地质,1993,12(1):8-10,14.
[16]  耿良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年报,1992年,2期,184页
[17]  团体著者,安徽地层志.志留纪分册,1989年
[18]  许靖华,中国科学.B,1987年,10期,1107页
[19]  团体著者,安徽省区域地质志,1987年
[20]  尹磊明,地层学杂志,1986年,10卷,5期,262页
[21]  团体著者,安徽地层志.前寒武纪分册,1985年
[22]  杨彦均,湖南地质,1984年,13卷,4期,7页
[23]  郭令智,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20卷,4期,731页
[24]  团体著者,江西省区域地质志,1984年
[25]  邢裕盛,地质学报,1982年,56卷,1期,42页
[26]  罗惠麟,古生物学报,1981年,20卷,4期,331页
[27]  徐树桐,地质科学,1979年,2期,90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