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2010 

柞水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

, PP. 418-430

Keywords: 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热水沉积,成矿模式,找矿预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柞水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岩、矿石稀土总量变化较大,稀土分配模式总体均为右倾型,富集轻稀土,重稀土分异不明显,重晶石脉、矿石皆呈负铈异常,铈亏损这一特征反映了成矿过程中的海底热水溶液作用。该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且以重硫为主,主矿体含矿溶液总硫值与泥盆纪海水基本一致,反映硫源来自半封闭还原条件的泥盆纪海水。铅同位素分析表明矿床铅来源主要为深源,与海底火山活动存在一定关系。已有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和研究分析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泥盆世,成矿作用与热水沉积成岩作用同时发生,相关证据也证明热水沉积作用是主要的成矿方式。研究认为,该矿床属热水喷流沉积成因,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可以分为海底喷气沉积成矿和改造成矿期两个成矿期,前者是本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形成了热水沉积岩(重晶石岩、硅质岩等)以及细粒金属矿物,建立了成矿模式。结合区内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5条找矿标志,并通过资料研究分析,从矿区外围找矿和新区找矿两个方面进行找矿预测,指出了8片预测靶区。这为深化认识柞水山阳沉积盆地内成矿机理和指导找矿指明了方向。

References

[1]  张本仁,陈德兴,李泽九,谷晓明,蒋敬业,胡以铿,李芳林,郭五寅,李耀成,陕西柞水-山阳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2]  张本仁,骆庭川,高山,欧阳建平,陈德兴,马振东,韩吟文,谷晓明,秦巴岩石圈构造及成矿规律地球化学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3]  朱华平.叶磊.甘宝新.汪长青 山柞镇旬地区盆地体制与金属成矿关系 [J].-西北地质2003(1)
[4]  陈德兴,林兵,南秦岭泥盆系层状层控锌-铅成矿带成矿地球化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5]  端木合顺 沉积喷流型矿床热水沉积旋回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2)
[6]  方维萱.芦继英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菱铁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 [J].-沉积学报2000(3)
[7]  方维萱 柞水银铜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J].-矿物学报1999(3)
[8]  韩发.孙海田 Sedex型矿床成矿系统 [J].-地学前缘1999(1)
[9]  胡健民.崔建堂.孟庆任.赵长缨 秦岭柞水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地质论评2004(3)
[10]  黄宾.姚仲友 陕西柞水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物质来源初探 [J].-西北地质1991(4)
[11]  黄崇轲,朱裕生,中国银矿床及其时空分布,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12]  李红阳,杨秋荣,李英杰,现代成矿理论,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13]  李人澍,成矿系统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14]  李延河.丁悌平.万德芳 硅同位素动力学分馏的实验研究及地质应用 [J].-矿床地质1994(3)
[15]  李延河.蒋少涌.薛春纪 秦岭凤-太矿田与柞-山矿田成矿条件及环境的对比研究[J].矿床地质,1997(2)
[16]  汤中立,钱壮志,任秉琛,曾章仁,邬介人,薛春纪,李文渊,中国古生代成矿作用,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17]  王东生,王瑞廷,代军治,王长安,李建华,陈荔湘,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的"二元控矿"特征,地质学报,2009(11).
[18]  王贵荣.端木合顺 陕西银洞子矿床热水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2)
[19]  王平安,陈毓川,裴荣富,吴淦国,秦岭造山带区域矿床成矿系列、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0]  王瑞廷.李剑斌.任涛.杨智慧.毛景文.王涛 柞水-山阳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 [J].-中国地质2008(6)
[21]  王宗起,闫全人,闫臻,王涛 姜春发 高联达 李秋根 陈隽璐,张英利 刘平 谢春林 向忠金,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地质学报,2009(11).
[22]  肖荣阁.张汉城.陈卉泉.张宗恒 热水沉积岩及矿物岩石标志 [J].-地学前缘2001(4)
[23]  薛春纪 银洞子似碧玉岩的海底热液沉积特征研究 [J].-矿物岩石1991(2)
[24]  薛春纪,秦岭泥盆纪热水沉积,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7.
[25]  炎金才,陕西柞水银洞子银铅矿床硫同位素地质研究,矿物岩石,1995(1).
[26]  朱上庆,黄华盛,层控矿床地质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
[27]  Leach D L,Sangster D F,Kelley K D,Large R R,Garven G,Allen C R,Gutzmer J,Walters S,Sediment-hosted lead-zinc deposits:a global perspective,2005.
[28]  Zartman R E,Haines S M,The plumbotectonic model for Pb isotopic systematics among major terrestrial reservoirs-a case for bidirectional transport,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88.
[29]  王瑞廷,秦岭造山带陕西段主要矿集区典型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研究(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后出站,2005.
[30]  朱华平,柞-山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后生成矿作用的重要性,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
[31]  王相,唐荣扬,李实,李永祥,杨铭君,王东生,秦岭造山与金属成矿,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32]  王焰,白学让.陕西柞水银铜子银铅多金属矿床成因矿物学研究,地质找矿论丛,1994(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