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末次盛冰期以来冲绳海槽中段岩心中黏土粒级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的阶段性
, PP. 117-126
Keywords: 冲绳海槽,黏土粒级,物源,地球化学,因子分析
Abstract:
测定了冲绳海槽DGKS9603孔21个样品中黏土粒级沉积物的常、微量元素组分,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识别出对冲绳海槽中段沉积物物源有重要影响的陆源成因因子、生物成因因子及火山作用和海底热液因子.陆源成因因子的元素组合为Fe2O3,Al2O3,V等惰性元素及K2O,MgO等氧化物;生源因子的元素组合为CaO,Sr,Ba,Mn,P;火山和海底热液成因因子的元素组合为Na,Co,Ni.据样品的因子得分将柱样由上而下划分出物源的4个不同阶段:A段生物成因因子得分高,沉积物质主要是本地生物沉积,但也有富含生物成因物质的陆源物质的贡献;B段火山作用所产生的沉积物质特征显著,Na,Co,Ni呈现高含量;C段以陆源物质和生源物质沉积混杂为特征,元素垂向上变化不大;D段主要为陆源物质,其他来源物质相对较少,且可能主要来自在末次冰期最盛期所出露的陆架沉积.提出了冲绳海槽物源具有阶段性的论点.由于末次盛冰期以来全球气候呈现冷暖交替的阶段性变化,本区物源的阶段性变化是这一时期气候和古环境阶段性变化的良好反映.
References
[1] | 金翔龙.东海海洋地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323-330.
|
[2] | 刘健 Chang,JH.末次冰消期以来黄海海平面变化与黄海暖流的形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19(1):13-24,.
|
[3] | 刘振夏 Saito,Y.冲绳海槽晚第四纪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研究[J].科学通报,1999,44(8):883-887,.
|
[4] | 杨守业 李从先.长江与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地质背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19(2):19-26,.
|
[5] | 吴明清.冲绳海槽沉积物稀土和微量元素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学报,1991,13(1):75-81,.
|
[6] | 高学民 林振宏.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1):165-172,.
|
[7] | 阎军.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1,22(3):264-271,.
|
[8] | 杨作升.黄河、长江、珠江沉积物中黏土的矿物组合化学特征与物源区气候环境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1988,19(4):578-588.
|
[9] | 邓文宏 钱凯.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分析[M].兰州:甘肃出版社,1993.4-32.
|
[10] | 刘振夏,冲绳海槽 5万年以来的古气候事件和原因探讨,2000年
|
[11] | 高学民,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0年,30卷,1期,165页
|
[12] | 杨守业,海洋地质,1999年,19卷,2期,19页
|
[13] | 刘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19卷,1期,14页
|
[14] | 翦知缗,科学通报,1998年,41卷,5期,532页
|
[15] | 翟世奎,沉积学报,1997年,15卷,增刊,8页
|
[16] | 翦知缗,中国科学.D,1996年,26卷,5期,467页
|
[17] | 翟世奎,海洋与湖沼,1995年,26卷,2期,115页
|
[18] | 赵一阳,中国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1994年,1-93,158-201页
|
[19] | 金翔龙,东海海洋地质,1992年
|
[20] | 吴明清,海洋与湖沼,1988年,19卷,6期,588页
|
[21] | 秦蕴珊,东海地质,1987年,1-112,125-137,210-261页
|
[22] | 陈丽蓉,黄东海地质,1982年,82页
|
[23] | 秦蕴珊.东海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25-229.
|
[24] | 赵一阳.冲绳海槽沉积物地球化学的基本特征[J].海洋与湖沼,1984,15(4):463-474.
|
[25] | 陈荣华.冲绳海槽南部20ka来深水底栖有孔虫的古海洋学记录[J].中国科学:D辑,1996,26(5):467-473,.
|
[26] | 赵一阳 鄢明才.中国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
[27] | Yoshi.,S.黑潮主流轴近两万年来的位移[J].科学通报,1998,43(5):532-536,.
|
[28] | 翠世奎 干晓群.冲绳海槽海底热液活动区玄武岩的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与湖沼,1995,26(2):115-123,.
|
[29] | 陈丽蓉 徐文强 等.东海沉积物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黄东海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82-98.
|
[30] | 吴明清 王贤觉.冲绳海槽沉积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与湖沼,1988,19(6):588-593.
|
[31] | 刘季花 梁宏锋.东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小于2μm组分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1998,27(1):49-58,.
|
[32] | 翟世奎 张杰.冲绳海槽北部现代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J].沉积学报,1997,15(A12):8-15,.
|
[33] | 刘振夏,科学通报,1999年,44卷,8期,823页
|
[34] | Saito Y,Proceedings of Int Symposium on the Global Fluxes of Carbon and Its Related Substances in the Coasta,1994年,7页
|
[35] | 邓文宏,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分析,1993年,4页
|
[36] | 杨作升,海洋与湖沼,1988年,19卷,4期,578页
|
[37] | 赵一阳,海洋与湖沼,1984年,15卷,4期,370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