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导致产量损失的品种和气候因素分析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92.04.018, PP. 99-103
Keywords: 玉米穗腐病,串珠镰刀菌,产量损失,不同品种,气候因素
Abstract:
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玉米穗腐病流行年份,抗病和感病玉米自交系的严量损失分别比常年高21%和35%。在气候因素中,日照时数对发病和产量损失影响较大。同一气候条件下感病系比抗病系产量损失大52%~82%。感病品种因穗腐病造成的玉水产量损失比不利的气候因素更为严重。
References
[1] | 2 胡吉成。关于玉米茎腐病防治研究的探讨;吉林农业科学,1988,(2): 1~4
|
[2] | 4 章红,李季伦.串珠镰刀茵素及其毒理。微生物学报,1989,29(2): 93~100
|
[3] | 6 黄长玲等.对高赖氨酸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某些间颐的探讨.中国农业科学,1990,23(5): 12~20
|
[4] | 8 周汝鸿等,玉米病害概要。农林科技译丛,1978(3): 49: 1~4
|
[5] | 1 登希福,甘贤友.玉米种子旅刀菌腐烂病研究初报.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88,16(2): 1~4
|
[6] | 3 辛德颐.马霉玉米中毒的病因研究.畜牧兽医学报,1987,18(2): 125~128
|
[7] | 5 潘惠康等.玉米对穗拉腐病菌的抗病性‘华北农学报,1987,2(3): 86~89
|
[8] | 7 黄长玲等,高赖氨酸玉米对串珠糠刀菌穗腐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作物学报,1991,17(2): 88~95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