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小麦不同生育期抗蚜机制研究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0.01.012, PP. 57-61

Keywords: 小麦,生育期,抗蚜,不选择性,抗生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组织切片、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田间抗蚜性能稳定的4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生育期的抗蚜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抗蚜性能在返青后至灌浆期与受害部位表层细胞外壁厚度成正相关,在抽穗期与细胞密度成正相关,而与细胞间隙、细胞层厚度相关不显著;寄主不同生育阶段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和特征氨基酸不同,酪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含量与抗蚜性呈正相关,但有阶段性变化。在中高抗蚜品种中以蛋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组分较为稳定,且保持长期相对高于低抗或感虫品种的水平,可作为判别抗性强弱的依据。

References

[1]  高崇省,刘绍友,侯有明.冬小麦品种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其与麦长管蚜的关系[J].植物保护学报,1998,25(3):1-5.
[2]  李素娟,张志勇,王兴运,等.用模糊识别技术鉴定小麦品种(系)抗蚜性研究[J].植物保护,1998,24(5):15-16.
[3]  Bohidar K,Wratten S D.Effects of hydroxanomic acids on the resistance of wheat to the aphid:Sitobion avenae F[J].Ann Appl Bio,1986,109:193-198.
[4]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