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0.02.022, PP. 100-105

Keywords: 播种方式,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子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49号、93中6等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只有93中6呈上升趋势,豫麦21号、豫麦49号、豫麦18号间无差异。豫麦18号灌浆速度最快,豫麦21号最慢,豫麦49号和93中6相比,前者前期灌浆快,后者后期灌浆快,93中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18号次之,豫麦21号第3,豫麦49号最低。

References

[1]  张世英,程炳嵩.硝酸还原酶及其活力调节因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7,18(3):81-88.
[2]  马 威,钱建康,李 华,等.中高产小麦最适宜的行距[J].作物杂志 ,1994,(4):27.
[3]  刘印杰,冯兰芝.小麦宽窄行种植对个体发育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1997,(10):8-9.
[4]  任明全,徐向阳.不同小麦品种子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 993,8(3):28-32.
[5]  宋希云,夏美翠,李储学,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子粒灌浆特性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6,13(4):241-245.
[6]  吴纪民,魏燮中,潘杰华,等.小麦灌浆期的生长研究[J].江苏农业科 学,1992,(2):1-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