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高温胁迫对不结球白菜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5.05.006 , PP. 25-29
Keywords: 不结球白菜 ,高温胁迫 ,生理指标 ,相关
Abstract:
根据多年夏季露地自然高温下的观察和36℃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指数,筛选出了耐热品系196-3、197-5、196-8和198-9,不耐的品系197-7、196-12以及介于耐热和不耐热之间的品系197-4、197-6,并测定了这8个品系40℃高温胁迫下的膜稳定性;进一步在20℃/12℃(d/n)(ck)、32℃/20℃(d/n)、36℃/28℃(d/n)人工模拟高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这8个品系的幼苗生长量、MDA、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以及总糖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32℃/22℃(d/n)和36℃/28℃(d/n)处理下,相对生长量、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总糖的相对含量品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两温度处理条件下相对生长量与热害指数都极显著正相关,而只有32℃/22℃(d/n)处理条件下的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总糖的相对含量与耐热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游离脯氨酸相对含量与耐热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83**)。所以高温胁迫生理指标的研究中采用32℃/22℃(d/n)处理不结球白菜幼苗比36℃/28℃处理更能体现出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32℃/22℃(d/n)处理条件下的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总糖的相对含量都可以用来鉴定不结球白菜的耐热性,但是以游离脯氨酸为最好。
References
[1] 尹贤贵,罗庆熙,王文强,等.番茄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1,14(2):62-65.
[2] 姚元干,石雪晖,杨建国,等.辣椒耐热性与叶片质膜透性及几种生化物质含量的关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6(2):97-99.
[3] 叶陈亮,柯玉琴,陈伟.大白菜耐热性的生理研究Ⅲ叶片水分和蛋白质代谢与耐热性[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25(4):490-493.
[4] 何晓明,林毓娥,陈清华,等.高温对黄瓜幼苗生长、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20(1):30-33.
[5] 罗少波,李智军,周微波,等.大白菜品种耐热性的鉴定方法[J].中国蔬菜,1996,(2):16-18.
[6] 杨丽薇,王景义,梁惠芳,等.早熟大白菜耐热性鉴定技术[J].北方园艺,1996,(6):5-6.
[7] 李成琼,宋洪元,雷建军,等.甘蓝耐热性鉴定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4):198-301.
[8] 宋洪元,雷建军,李成琼.植物热胁迫反应及抗热性鉴定与评价[J].中国蔬菜,1998,(1):48-50.
[9] 刘维信,曹寿椿.夏季自然高温条件下不结球白菜品种评价及相关性状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3,24(2):176-182.
[10] Youngner V B, Nudge F J, Spaulding S. Seasonal changes i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levels and innovation number of Kentucky bluegrass turf growing in three plant-climate areas [J]. Agron J, 1978,10:407-411.
[11]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 吴国胜,王永健,曹宛虹,等.大白菜热害发生规律及耐热性筛选方法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5,10(1):111-115.
[13] 陆世钧,乔炳根.早熟大白菜耐热性与EC值关系初探[J].上海蔬菜,1990,(2):35-37.
[14] 高吉寅,胡荣海.水稻等品种苗期抗旱生理指标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84,(4):41-45.
[15] 吴晓雷,尚春明,张学东,等.番茄品种耐弱光性的综合评价[J].华北农学报,1997,12(2):97-10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