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烟草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0-7091.2012.03.046, PP. 234-238
Keywords: 烟草,类型,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
Abstract:
以四川省典型产区的不同类型烟叶为材料,对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晒烟5种类型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变异特点和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28.36%,24.52%),总氮和烟碱较低;香料烟的总糖、还原糖含量仅次于烤烟,总氮含量在各类型中最低(1.79%);其他晾晒烟均表现出高氮、低糖的特点;烤烟的氮碱比和糖碱比最为适宜,各类型烟叶的钾氯比均大于4,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地方晒烟万源巫烟的各类中性致香成分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晒烟,表现最好。除晒烟以外,其他类型烟叶,烤烟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较高(63.29,731.92μg/g);香料烟的芳香族氨基酸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反应产物较高;马里兰烟各类致香成分含量与白肋烟较为接近,但茄酮含量较高。不同类型烟草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有很大的差异,且各化学成分类群的所占比例也不同,其是构成不同类型烟草香气风格与吸食品质的主要因素。
References
[1] | 赵铭钦,赵?辉,王文基,等. 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2009,30(3):7-12.
|
[2] | 汪耀富,高华军,刘国顺,等. 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致?香物质含量的对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5?(5):117-120.
|
[3] | 杨虹琦,周冀衡,罗泽民,等. 不同产区烤烟中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640-644.
|
[4]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中国烟草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8.
|
[5] | 周淑平,肖?强,陈叶君,等.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2004,10?(1):9-16.
|
[6] | 甄才红,刘国顺,王彦亭,等. 海拔对恩施州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J]. 河南农业科学,2010(6):?49-53.
|
[7] | 程昌新,卢秀萍,许自成,等. 基因型和生态因素对烟?草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37-139.
|
[8] | 卢秀萍,许?仪,许自成,等. 不同烤烟基因型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2):142-148.
|
[9] | 赵铭钦,李晓强,韩?静,等. 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08,14(3):?46-50.
|
[10] | 张广富,赵铭钦,赵进恒,等. 种植密度和顶端调节剂?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1,26(1):151-156.
|
[11] | 赵铭钦,王付锋,张志逢,等. 增施不同有机物质对烤?烟叶片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9,24(6):153-156.
|
[12] | 余金恒,王建安,代?丽,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9?(2):37-40.
|
[13] | 孙建锋,刘?霞,李?伟,等. 不同生态条件下烤烟化?学成分的相似性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2006(3):?22-24.
|
[14] | 周正红,高孔荣,张水华. 烟草中化学成分对卷烟色?香味品质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J]. 烟草科技,1997?(2):22-25.
|
[15] | 史宏志,刘国顺. 烟草香味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1998.
|
[16] | 周冀衡,杨虹琦,林桂华,等. 不同烤烟产区烟叶中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1):20-23.
|
[17] | 左天觉. 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450-451.
|
[18] | 金闻博,戴?亚. 烟草化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3-64.
|
[19] | 王瑞新. 烟草化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20] | 任?民,王日新,贾兴华,等. 普通烟草种内主要栽培?类型间烟叶香味成分的比较与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2008,29(6):36-41.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