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新生代湖相白云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DOI: 10.18307/2008.0510
Keywords: 青藏高原 ,有序度 ,XRD ,SEM ,白云石 ,新生代
Abstract:
青藏高原中部新生代湖泊发育普遍.对该时期形成的湖相白云岩特征的研究对于了解当时及此后青藏高原的环境演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利用XRD、SEM及薄片观察方法对沱沱河地区两个剖面的白云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白云石有序度、晶形及白云石中碳酸钙摩尔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白云石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以及野外宏观岩层组合特征对白云岩的成因作出了判断,进而联系同一时期高原内部以及周边地区的构造运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对剖面所代表地区沉积时的环境变化作了解释.
References
[1] 夏文杰 李秀华.青海小柴旦盐湖湖滩岩中原生白云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沉积学报,1986,4(2):19-24.
[2]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沱沱河幅章岗日松幅[R].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53-59.
[3] 叶大年 金成伟.X射线粉末法及其在岩石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
[4] 曾允孚 夏文杰.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5] 曾理 万茂霞 彭英.[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27(4):64,72.
[6] 李秀华.白云石的微化反映与有序度[J].矿物岩石,1995,15(2):31-34.
[7] 潘保田 李吉均 朱俊杰等.青藏高原:全球气侯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Ⅱ.青藏高原隆起的基本过程)[J].兰州大学学报,1995,31(4):160-167.
[8] 安芷生 张培震 王二七等.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J].第四纪研究,2006,26(5):678-693.
[9] 张学丰 胡文王宣 张军涛.白云岩成因相关问题及主要形成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2006,25(5):32-39.
[10] 施雅风 汤懋苍.青藏高原二期隆升与亚洲季风孕育关系探讨[J].中国科学:D辑,:.
[11] 刘东生 郑绵平.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J].第四纪研究,:.
[12] David TW. The role of sulphate-reducing bacteria and cyanobacteria in dolomite formation in distal ephemeral lakes of the Coorong region, South Australia. Sedimentary Geology, 1999, 126: 147-157.
[13] 黄思静 HairuoQING 胡作维等.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和白云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J].地球科学,2007,22(5):495-504.
[14] 刘岫峰.沉积岩实验室研究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15] 邓敏 钱光人 唐明述.白云石晶体的有序度与去白云石化反应[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23(1):1—5.
[16] 刘宝郡 张锦泉.沉积岩成岩作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8.
[17] 宋春晖 方小敏 等.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上新世沉积环境分析及其意义[J].第四纪研究,:.
[18] 孙枢.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J].地学前缘,2005,12(2):3-10.
[19] 刘再华 DreybrodtW 李华举.灰岩和白云岩溶解速率控制机理的比较[J].地球科学,2006,31(3):411-41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