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供热调节方式的混水直连模式的适用性

DOI: 10.11830/ISSN.1000-5013.2014.01.0072

Keywords: 混水直连供热系统, 混水方式, 供热调节, 水压力, 动态特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建立了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动态水力计算模型,分析3种基本混水方式在特定的供热调节方式下的适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及实例分析可知: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在选用混水方式时,不能仅以设计工况为依据来选择,还要根据选用的具体供热调节方式来进行动态的综合分析和选用.当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时,依据设计工况选择的3种混水连接方式,混水泵置于二次网供水管时在整个运行调节过程中都适用,而混水泵置于二次网回水管及旁通管时需考虑运行工况来综合确定.

References

[1]  江亿.我国供热节能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暖通空调,2006,36(3):37-41.
[2]  宋跃文,曲学军.基于混水原理的供热系统节能分析[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29(1):93-96.
[3]  吕来升,周青,刘向华.混水连接及远程监控技术在热力站改造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12,32(3):18-20.
[4]  王静.混水直供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应用[J].硅谷,2012(15):135-136.
[5]  张秀娟,李兴泉,田贯三,等.混水连接和间接连接方式的对比分析[J].煤气与热力,2010,30(12):A16-A18.
[6]  刘亚楠.动力分布式混水变频供热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2:17-20.
[7]  高奉春,宋景发.混水连接方式在供热系统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8,28(5):24-25.
[8]  马晓红,于卓诚.混水直供供热方式的设计与应用[J].暖通空调,2009,39(9):108-111.
[9]  王魁吉,王颖曦,王魁荣,等.供热系统的优化方法和混水系统的适用范围[J].区域供热,2009(6):5-12.
[10]  黄涛.热网混水系统的应用与节能[J].区域供热,2009(5):75-76.
[11]  李志平,翁杰.混水直连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04,23(4):47-49.
[12]  宁太刚.供暖系统连接方式、调节方式及热媒输送能耗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32-34.
[13]  石兆玉.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3-58.
[14]  石兆玉.供热系统分布式混水连接方式选优[J].区域供热,2009(6):13-33.
[15]  贺平,孙刚,王飞,等.供热工程[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77-27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