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低频电磁辐射与出生缺陷相关性的调查分析
, PP. 883-887
Keywords: 电磁辐射,出生缺陷,调查研究
Abstract:
目的探讨低频电磁辐射与出生缺陷的关系。方法在2008年宁夏五个行政市22个市县(区)出生缺陷普查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出生缺陷监测情报交换所定义出生缺陷,并将其作为病例,无出生缺陷作为对照。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所有婴儿10792名及其母亲10928名,10527名婴儿(97.5%)接受调查且资料完整。结果本次调查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4.89/万人,其中低频电磁辐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45.5/万人,高于对照组的127.7/万人(χ2=7.454,P=0.006)。进一步对孕母可能造成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生育年龄、是否近亲结婚、孕期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等)和胎儿因素(胎龄、出生体重、胎数等)及家庭经济收入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接触低频电磁辐射是出生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8,95%CI1.23~26.31)。结论孕期接触低频电磁辐射使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增加,必须予以预防。
References
[1] | http://www.nxnews.net/923/2008-5-27/37@301318.htm
|
[2] | 刘奇杰,李宏艳.宁夏2000-2003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1):731-732.
|
[3] | 肖利敏,陶芳标,郝加虎.孕期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出生缺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4):507-508.
|
[4] | 胡继宏,赵?,刘兰,等.宁夏回族0-1岁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普查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2):92-94.
|
[5] | 朱军.国际出生缺陷监测情报交换所概述[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4):4-5.
|
[6] | 曾群力.低频电磁场[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1):20.
|
[7] | 彭伟,车艳辞.视屏显示终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J].青岛大学医学学报,2002,38(2):180-182.
|
[8] | Jutilainen J. Developmental effects of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 J ]. Radiat Prot Dosimetry, 2003, 106(4): 385 -390.
|
[9] | 梅瑾,王小华,施云凤. 妇女VDT作业与异常妊娠结局相关性探讨[ J ].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14):1883-1885.
|
[10] | 武珊珊,何丽华,王生. 极低频磁场、射频辐射对女性生殖机能的影响[ J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 33(2): 110-114.
|
[11] | 王真娜,姜志荣.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优育,2009,15(1):8-1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